[发明专利]内置式鼻腔粉尘收集器及其应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032344.2 | 申请日: | 2020-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7640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5 |
发明(设计)人: | 王任;吴鸳鸯;程巧鸳;胡磊;陈碧莲;马临科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省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A62B23/06 | 分类号: | A62B23/06;A62B7/10;G01N1/24;G01N21/31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正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1 | 代理人: | 王兵 |
地址: | 310052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置 鼻腔 粉尘 收集 及其 应用 方法 | ||
1.内置式鼻腔粉尘收集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双鼻腔支撑架和颗粒粉尘截留层,所述双鼻腔支撑架由两个用于置入目标人体鼻腔内的鼻腔体扩张器和连接于两鼻腔体扩张器之间的固定夹组成,所述鼻腔体扩张器为与人体鼻腔轮廓相似的弹性网格状结构,且鼻腔体扩张器沿轴向设有可与其前、后两端面贯通的呼吸通道;所述鼻腔体扩张器后端面的外边沿外翻形成一弧形环边,用于与目标人体的鼻孔边缘贴合;所述固定夹连接于两鼻腔体扩张器之间,且面向目标人体鼻孔一侧设有一凹陷,用于夹在两鼻孔之间;
所述颗粒粉尘截留层拆卸式安装于鼻腔体扩张器的呼吸通道内,为与呼吸通道适配的层状结构,其外表面均贴覆于呼吸通道的内壁面;所述颗粒粉尘截留层沿轴向设有一前端封闭、后端敞开的过滤腔;其中:
所述层状结构包括熔喷布层和活性炭层,所述熔喷布层分为内、外两层,且两层熔喷布层之间黏附至少一层活性炭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置式鼻腔粉尘收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鼻腔体扩张器为一去顶的空心圆锥网状结构,其中圆锥网状结构的前端面外径小于后端面外径,以方便鼻腔体扩张器顺利插入目标人体的鼻腔内。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置式鼻腔粉尘收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鼻腔体扩张器套设于颗粒粉尘截留层外部,二者拆卸式连接在一起,并保持鼻腔体扩张器的内环壁以及前端面均与颗粒粉尘截留层的外表面接触。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置式鼻腔粉尘收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颗粒粉尘截留层为一前端封闭、后端敞开的空心圆台结构。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置式鼻腔粉尘收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夹为一U型夹,且U型夹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两鼻腔体扩张器的弧形环边上。
6.如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内置式鼻腔粉尘收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鼻腔体扩张器为医用硅胶材料制成。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内置式鼻腔粉尘收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层状结构由两层熔喷布层和两层活性炭层组成,所述熔喷布层分为内、外两层,且两层熔喷布层之间黏附两层活性炭层。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置式鼻腔粉尘收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环边的内表面为弧形面。
9.一种如权利要求1~5、7、8中任意一项所述内置式鼻腔粉尘收集器的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双鼻腔支撑架的两个鼻腔体扩张器塞入目标人体的鼻腔体内,此时鼻腔扩张器的外壁以及弧形环边分别贴合鼻腔体的内表面以及鼻孔边缘;
2)将固定夹的凹陷卡在准目标人体的两鼻孔之间,实现将双鼻腔支撑架固定在目标人体的鼻腔体内固定;
3)模拟化妆时使用粉类产品的条件,正常呼吸即可,颗粒粉尘截留层吸附截留吸入目标人体的鼻腔体的化妆品粉尘颗粒类化合物;
4)取下内置式鼻腔粉尘收集器,并将颗粒粉尘截留层取下后干燥至恒重,与未吸附化妆品颗粒粉尘时颗粒粉尘截留层的重量进行比较,从而计算出样品取样量;
5)测定颗粒粉尘截留层内二氧化钛或氧化锌的含量;
6)根据步骤5)获得的二氧化钛或氧化锌的含量,计算出一个月连续每天使用粉饼、散粉类化妆品时,吸入鼻孔的二氧化钛或氧化锌的含量,作为测定的化妆品安全评估中的暴露评估的参考数值。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中测定颗粒粉尘截留层内二氧化钛含量的方法如下:
(1)将截留层置于瓷坩埚中,瓷坩埚中置于马弗炉高温消解,加硫酸再高温消解至澄清,去离子水转移消解溶液至容量瓶并定容,定容体积为V,mL;
(2)制备样品溶液:样品预处理后,使钛以离子状态存在于样品溶液中,加入抗坏血酸溶液掩蔽干扰,其中在酸性环境下样品溶液中的钛与二安替比林甲烷溶液生成黄色;
(3)采用分光光度法在388nm处检测步骤(2)制备的样品溶液,并记录空白溶液中钛的质量浓度ρ0(单位为μg/m)、样品溶液中钛的质量浓度ρ1(单位为μg/mL);
4)根据公式(1)计算化妆品中二氧化钛的含量(%):
式中:ω——化妆品中二氧化钛的含量,%;
ρ1——待测溶液中钛的质量浓度,μg/mL;
ρ0——空白溶液中钛的质量浓度,μg/mL;
V——样品定容体积,mL:
D——稀释倍数(不稀释则为1);
m——样品取样量,g。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省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未经浙江省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32344.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