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定位远端干扰的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2011031314.X | 申请日: | 2020-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6379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5 |
发明(设计)人: | 曹汐;余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4/02 | 分类号: | H04W4/02;H04W24/02;H04W24/04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许静;曹娜 |
地址: | 100053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定位 远端 干扰 方法 装置 设备 介质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定位远端干扰的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所述方法包括:在检测到远端干扰特征信号的情况下,根据自动邻区关系ANR流程,获得与所述基站之间的距离大于预设阈值的未知邻区;执行对所述未知邻区进行远端干扰管理RIM的流程。本发明方案,通过在执行远端干扰管理RIM的流程之前,增加自动邻区关系ANR流程,获得与所述基站之间的距离大于预设阈值的未知邻区,辅助发现并定位大气波导引起的远端干扰,减少OAM系统管理配置参考信号RS监测和发送的基站的数量,可以节约OAM系统的管理开销以及降低基站的功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定位远端干扰的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背景技术
在春夏、夏秋之交的内陆地区,或冬季的沿海地区,容易发生大气波导(Atmospheric Duct)现象。对流层中存在逆温或水汽随高度急剧变小的层次,称为波导层,大部分无线电波辐射都将被限制在该层中,以较低的路径损耗进行超远距(如数十到数百公里)传播。
时分双工(Time Division Duplexing,TDD)系统上、下行时分复用,通过设置保护间隔(Guard Period,GP)避免下行干扰上行。大气波导发生时,远端基站(也即为施扰基站Aggressor Base Station)的下行信号经数十或数百公里的超远距离传输后仍具有较高强度,信号传播时延超过GP长度,落入近端基站(也即为受扰基站Victim Base Station)的上行接收窗内,造成严重的上行干扰,导致网络关键性能指标(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KPI)下降,如包括接入/切换/掉话/吞吐量/用户数等。
在目前的通信标准中,利用远端干扰管理(Remote Interference Management,RIM)方案解决大气波导引起的5G NR远端干扰问题,但RIM方案中参考信号(ReferenceSignal,RS)发送的停止、RS检测的触发和停止、远端干扰抑制方案应用的触发和停止都依赖于操作管理与维护(Operation Administration and Maintenance,OAM)系统的人工干扰,以对受扰站和施扰站的RS发送和监测进行配置管理。
为避免漏检,通常大多会对全部/尽可能多的基站进行RS周期性监测/发送配置,但采用该方式时,一方面会增加OAM系统的管理开销以及OAM系统与基站链路上的配置信息交互量,另一方面会增加基站设备的RS监测和/或发送处理开销,占用基站设备的额外计算资源,从而增加基站功耗。
发明内容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定位远端干扰的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解决采用现有技术远端干扰管理RIM检测方式,造成OAM系统管理开销较大以及基站功耗较高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定位远端干扰的方法,应用于基站,所述方法包括:
在检测到远端干扰特征信号的情况下,根据自动邻区关系ANR流程,获得与所述基站之间的距离大于预设阈值的未知邻区;
执行对所述未知邻区进行远端干扰管理RIM的流程。
可选地,根据自动邻区关系ANR流程,获得与所述基站之间的距离大于预设阈值的未知邻区,包括:
向终端下发全局小区标识Global-CID上报请求;
在获得终端根据所述Global-CID上报请求所上报的小区标识信息后,将所述小区标识信息与预存邻区表中的小区标识进行比较,获得未在所述预存邻区表中记录的邻区标识;其中,所述邻区标识中,所对应邻区与所述基站之间距离大于预设阈值的邻区为所述未知邻区。
可选地,所述获得未在所述预存邻区表中记录的邻区标识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向操作管理与维护OAM系统发送所述邻区标识和所述基站的标识,由所述OAM系统计算所述邻区标识的所对应邻区与所述基站之间的距离,确定所述未知邻区;或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3131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