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源土壤环境数据的检测及空间融合处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030285.5 | 申请日: | 2020-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2864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5 |
发明(设计)人: | 吴波;郭书海;张玲妍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6F16/2458 | 分类号: | G06F16/2458;G06F16/248;G06K9/62;G01N33/24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1002 | 代理人: | 许宗富 |
地址: | 110016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土壤环境 数据 检测 空间 融合 处理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源土壤环境数据的检测以及空间融合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利用现场传感器和化学试剂方法获取多源土壤环境数据;按照数据的属性类别分组;对同一属性类别的任意两组数据进行融合处理:在判断两组数据检测方法是否相同的基础上,根据数据的特征值差值调整数据;再判断调整后两组数据在空间上位置是否重合,根据数据置信区间或插值结果比较再次调整数据;组合最终调整后数据,生成融合数据;以及采用图像处理的方法直观展示。该方法可以解决多源调查检测结果、空间点位不完全重叠的数据融合问题,为数据时空双重尺度的挖掘提供数据基础,使得长时间、离散的多源土壤环境数据得以空间融合和展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多源数据的空间融合方法,具体说是一种多源土壤环境数据的检测及空间融合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2015年国务院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将发展大数据上升为国家战略,数据强国是未来十年的发展重点。在环境领域,大数据除了依靠传感器高频接收与互联网实时产生的数据外,不同尺度、定点监测、长周期调查也是数据的重要来源。
对于土壤环境数据的数据性质而言,与水、大气等介质相比,土壤环境数据存在更新慢的特点。不同批次的调查数据之间难以直接融合,这就造成了数据对比性差,而重复调查也造成了时间和经费的浪费。
对于土壤环境数据的空间性质而言,与水中污染物线性扩散、大气中污染物随气象影响扩散不同,土壤环境数据存在空间累加与扩散的双重属性。而且,土壤环境数据的空间变异性大,不同批次的数据在融合过程中,不仅要考虑检测方法不同所带来的差异,还需要考虑不同批次数据在空间上的位置关系。
综上所述,对于土壤环境数据而言,缺少空间上融合的解决办法。因此,从检测方法和空间重叠两个方面考虑,提出基于逐级数据调整的土壤环境数据融合方法,对土壤环境多源数据融合领域具有重要的理论和技术指导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源土壤环境数据的检测及空间融合处理方法。
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多源土壤环境数据的检测及空间融合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利用现场传感器和化学试剂方法获取多源土壤环境数据;
步骤2、按照数据的属性类别分组;对同一属性类别的任意两组数据进行如下融合处理,对不同属性类别的多源土壤环境数据进行空间融合;
2-1)判断两组数据(A1和B1)检测方法是否相同,根据数据的特征值差值调整数据,生成对应数据A2和B2;
2-2)判断两组数据(A2和B2)在空间上位置是否重合,根据数据置信区间或插值结果比较调整数据,生成对应数据A3和B3;
2-3)组合处理后的两组数据A3和B3,生成融合数据C。
还包括利用图像可视化方法将上述处理的数据展示出来:
在步骤1之后采用图像处理的方法绘制空间坐标与数值的土壤环境数据图像,将多源土壤环境数据值标记在对应空间坐标位置处;
在步骤4之后更新土壤环境数据图像,包括更新空间坐标位置和融合数据值,用于直观展示空间融合处理后的多源土壤环境数据,使得长时间、离散的检测数值得以融合和展示。
所述多源土壤环境数据包括数据采集的时间、地理坐标、数据特征值。
所述根据数据的特征值差值调整数据,生成对应数据A2和B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3028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驾校学习质量智能在线监控系统
- 下一篇:一种智能灌桩机操作流程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