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高晒青绿茶晒青品质的晒青棚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027002.1 | 申请日: | 2020-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3691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9 |
发明(设计)人: | 童华荣;坤吉瑞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A23F3/06 | 分类号: | A23F3/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恒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5 | 代理人: | 赵荣之 |
地址: | 400715***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高 青绿 茶晒青 品质 晒青棚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茶叶干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提高晒青绿茶晒青品质的晒青棚及方法。本方法包括:在晒青架外搭设晒青棚,并用聚乙烯膜对所述晒青棚进行包裹;抽吸出所述晒青棚内的空气,并对抽吸出的所述空气进行降温除湿;将降温降湿后的所述空气送回所述晒青棚内。本晒青棚包括棚架、加热器、抽风机、换热器和晒青架,晒青架设于棚架内;棚架顶部及四周上均设有聚乙烯膜;抽风机的入口通过输出管与棚架顶部所设的排风口连通,且输出管上设有加热器;抽风机的出口与换热器连接,且换热器上还连接有与棚架下部所设的进风口连通的输入管。本发明解决了自然光中紫外光的透过及棚内低温干燥的问题,能够为规模化生产优质的晒青绿茶提供保障。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茶叶干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提高晒青绿茶晒青品质的晒青棚及方法。
背景技术
晒青是形成乌龙茶、普洱茶原料(晒青绿茶)、白茶茶叶优良品质的一个关键环节。晒青绿茶的晒青技术主要是依靠自然光的照射,利用其热源使茶叶在较低的温度下进行缓慢干燥,使成茶含水量介于5%-6%。目前晒青绿茶的晒青主要是在室外的水泥地以及由阳光板搭建的晒青棚中进行。这两种方式都存在诸多弊端:一、室外晒青受天气、污染物等外界因素影响较大,不能保证产品的质量。二、根据实验表明自然光中的紫外光在晒青时对茶叶风味品质形成有重要作用,但是目前使用的晒青棚的棚材很大程度的阻隔了紫外线等短波光的传播且并未设计良好的通风系统,使得棚内空气不流通,最终影响茶叶品质形成。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晒青绿茶晒青品质的晒青棚及方法,旨在解决自然光中紫外光的透过及棚内低温干燥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提高晒青绿茶晒青品质的晒青方法,包括:在晒青架外搭设晒青棚,并用聚乙烯膜对所述晒青棚进行包裹;抽吸出所述晒青棚内的空气,并对抽吸出的所述空气进行降温除湿;将降温降湿后的所述空气送回所述晒青棚内。
优选的,利用抽风机对所述空气在晒青棚的顶部进行抽吸。
优选的,利用加热器对抽出的所述空气进行加热除湿,并利用换热器对加热除湿后的所述空气进行热交换式降温。
优选的,利用对流导管对降温除湿后的所述空气在晒青棚内的晒青架上下方形成对流式扰动。
优选的,还包括利用温湿度计获取抽吸出的所述空气的温湿度,并根据获取的空气温湿度对送回晒青棚内的所述空气的降温除湿进行控制。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提高晒青绿茶晒青品质的晒青棚,用于实现上述的晒青方法,包括棚架、加热器、抽风机、换热器和晒青架,晒青架设于棚架内并用于置放茶叶;棚架为框架式结构,其顶部及四周上均设有聚乙烯膜;抽风机的入口通过输出管与棚架顶部所设的排风口连通,且输出管上设有加热器;所述抽风机的出口与换热器连接,且换热器上还连接有与棚架下部所设的进风口连通的输入管。
进一步,还包括设置在棚架内并用于连锁控制加热器和换热器的温湿度计。
进一步,还包括设置在棚架顶部的顶棚,且顶棚与棚架顶部之间构成有所述的排风口;所述顶棚的顶面及顶棚与棚架顶部之间的连接部均设有所述的聚乙烯膜。
进一步,输入管分设于棚架的两侧并相向一一对应布置。
进一步,单侧的输入管沿棚架宽度方向间隔布置并相对于晒青架布置有上下两层。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提供的晒青棚及方法能够为规模化生产优质的普洱茶原料提供保障,且可提供高卫生标准的产品。
2、本发明提供的晒青棚通过在棚架外侧覆盖透紫外膜,增加茶叶晒青时的紫外线透过率,从而提高茶叶风味品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大学,未经西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2700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