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消息的状态识别方法及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011026638.4 | 申请日: | 2020-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3518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8 |
发明(设计)人: | 陆寅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掌门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51/04 | 分类号: | H04L51/04;H04L51/52;H04L51/234 |
代理公司: | 上海百一领御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43 | 代理人: | 王奎宇;甘章乖 |
地址: | 201806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消息 状态 识别 方法 设备 | ||
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消息的状态识别方法及设备,本申请通过发送端向服务器发送用户输入的即时消息,服务器将即时消息转发给接收端,在接收端实现了对接收端接收的即时消息的状态进行实时检测,并将检测到的即时消息的不同状态通过服务端转发至发送端,使得发送端能够实时得了解到发送端对即时消息的不同状态,以达到缓冲即时消息的发送用户和接收用户二者对该即时消息的敏感度的目的,从而化解处理即时消息的过程中的误会和避免尴尬,以提升发送用户和接收用户之间的消息协同的工作效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计算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消息的状态识别方法及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之间的消息传输量的不断提升,通过即时通讯工具进行远距离的消息的传输和沟通成为当前的主要沟通趋势,大大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避免了因距离而造成的沟通不畅。随着移动终端中的即时通讯软件的“消息已读”状态的上线,人们对此褒贬不一,对其进行大加赞赏的人们认为,那些“惯犯”再也不能用“没看到”作为理由不会消息了,而觉得不好的人们则认为,不应该让消息发起方完全成为主导地位,不是消息发起方单方面认为事件紧急才需要立即而恢复,至少需要发起方和接收方达成共识,以化解即时沟通过程中的消息处理。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消息的状态识别方法及设备,以达到缓冲消息发送用户和接收用户对已发送的消息的敏感度的目的,从而化解误会和避免尴尬,以提升发送用户和接收用户之间的消息协同的工作效率。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消息的状态识别方法,应用于接收端,其中,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服务端发送的即时消息,所述即时消息处于未读状态,其中,所述即时消息由发送用户对应的发送端通过即时应用发送给所述服务端;
检测所述即时消息所在的所述即时应用是否处于前台,
若是,将所述即时消息切换为可见状态,用于指示所述即使消息待处理;
若否,检测所述接收端的屏幕的状态和/或陀螺仪的运动状态,基于所述屏幕的状态和所述陀螺仪的运动状态确定所述即使消息的当前状态,其中,所述当前状态包括可见状态和未读状态;
将所述即使消息的可见状态或当前状态发送给所述服务端,以使所述服务端将所述即使消息的可见状态或当前状态转发给所述发送端,所述发送端显示所述即使消息的可见状态或当前状态,以向所述发送用户提示所述即时消息待处理。
进一步地,上述接收端的消息的状态识别方法中,所述若是,将所述即时消息切换为可见状态,包括:
若是,判断所述即时消息所在的对话框是否打开,
若打开,将所述即时消息切换为可见状态。
进一步地,上述接收端的消息的状态识别方法中,所述若打开,将所述即时消息切换为可见状态之后,还包括:
响应于检测到接收用户在所述即时消息所在的对话框上进行的阅读触发操作,将所述即时消息切换为已读状态,用于指示所述即时消息已读。
进一步地,上述接收端的消息的状态识别方法中,若未打开,则响应于检测到所述即时消息在所述接收端的屏幕上以通知的形式进行消息提示,将所述即时消息切换为可见状态。
进一步地,上述接收端的消息的状态识别方法中,所述若否,检测所述接收端的屏幕的状态和/或陀螺仪的运动状态,基于所述屏幕的状态和所述陀螺仪的运动状态确定所述即使消息的当前状态,其中,所述当前状态包括可见状态和未读状态,包括:
若否,检测所述接收端的屏幕的状态是否处于锁屏状态,
若所述屏幕处于未锁屏状态,则响应于检测到所述即时消息在所述接收端的屏幕上以通知的形式进行消息提示,将所述即时消息的当前状态确定并切换为可见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掌门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掌门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2663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加强的预制再生混凝土梁柱节点
- 下一篇:一种集成吊顶上的升降储藏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