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带自动放电安全接地装置的大容量直流耐压试验平台在审
申请号: | 202011021983.9 | 申请日: | 2020-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4589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9 |
发明(设计)人: | 高震;李捍平;郑新龙;陈国东;陈国志;何旭涛;敬强;张磊;李世强;彭维龙;乐彦杰;胡凯;卢志飞;卢正通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舟山供电公司;浙江舟山海洋输电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12 | 分类号: | G01R31/12 |
代理公司: | 浙江翔隆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06 | 代理人: | 王晓燕 |
地址: | 316021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放电 安全 接地装置 容量 直流 耐压 试验 平台 | ||
本发明公开了带自动放电安全接地装置的大容量直流耐压试验平台,涉及电缆试验装置。目前,大容量直流耐压试验结束后放电不安全。本发明包括放电车、可调式放电电阻模块组及控制放电车和可调式放电电阻模块组动作的控制端,可调式放电电阻模块组一端;所述的放电车包括放电棒,控制端远程控制放电棒的起落,放电棒落下后与高压接线端相碰以实现两者的电连接;放电棒升起后与高压接线端分离;放电棒经连接线与可调式放电电阻模块组相连,可调式放电电阻模块组包括多个放电电阻模块。本技术方案通过远程操作实现放电,有效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通过可调节的放电电阻模块组进行放电,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大大缩短了放电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缆试验装置,尤其涉及带自动放电安全接地装置的大容量直流耐压试验平台。
背景技术
随着全球能源互联网、新能源发电并网、大型城市中心负荷供电、孤岛供电、多端直流联网和高压大容量直流输电的发展需求,大容量直流电缆及附件广泛应用于直流输电工程中。为考核直流电缆系统的电气性能,需对其开展直流耐压试验。由于电缆系统为容性试品,在直流耐压过程中电缆回路会储存大量的空间电荷及能量。放电时若采取直接放电方式,会在放电过程中产生巨大的火花与声响,会对电缆系统本身与耐压设备产生意外损伤,并对试验操作人员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考虑到以上危险因素,有必要开发一套用于大容量高压直流电缆系统自动放电安全接地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和提出的技术任务是对现有技术方案进行完善与改进,提供带自动放电安全接地装置的大容量直流耐压试验平台,以达到提高安全性的目的。为此,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带自动放电安全接地装置的大容量直流耐压试验平台,大容量直流耐压试验平台包括直流耐压装置、与直流耐压装置相连的高压接线端,高压引线一端通过高压接线端与直流耐压装置相连,高压引线另一端通过直流终端与试验电缆相连;其特征在于:自动放电安全接地装置包括放电车、可调式放电电阻模块组及控制放电车和可调式放电电阻模块组动作的控制端,可调式放电电阻模块组一端为接地端;所述的放电车包括放电棒,控制端远程控制放电棒的起落,放电棒落下后与高压接线端相碰以实现两者的电连接;放电棒升起后与高压接线端分离;放电棒经连接线与可调式放电电阻模块组相连,可调式放电电阻模块组的另一端接地,可调式放电电阻模块组包括多个放电电阻模块,放电电阻模块能组合形成多种不同的电阻值,在放电过程中, 控制端控制可调式放电电阻模块组的电阻值随时间阶段性下降。本技术方案通过远程操作的方式,实现放电,有效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另外,通过可调节的放电电阻模块组进行放电,逐渐降低电阻,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大大缩短了放电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最终实现电缆的直接接地,将剩余电荷彻底释放。
作为优选技术手段:所述的可调式放电电阻模块组设有5个相同的放电电阻模块,分别为第一放电电阻模块、第二放电电阻模块、第三放电电阻模块、第四放电电阻模块、第五放电电阻模块,当五个放电电阻模块串联时电阻值为最大,其范围为5~20兆欧,依次短接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放电电阻模块形成6个不同的电阻值。调节快速,且冲击性小。
作为优选技术手段:所述可调式放电电阻模块组的接地线设有放电电流检测仪,放电电流检测仪检测接地线的放电电流并将信息反馈给控制器,当放电电流降到设定阈值时,控制器控制可调式放电电阻模块组的短接触头动作,以下调可调式放电电阻模块组的电阻值,直至电阻值为零。
作为优选技术手段:所述的直流耐压装置设有均压罩。
作为优选技术手段:高压接线端通过限流电阻与均压罩相连。提高试验的稳定性。
作为优选技术手段:所述的高压接线端上设有用于支撑的绝缘支撑架及用于检测电流的电流表。绝缘支撑架支撑高压接线端,防止因为放电棒的落下,冲击高压接线端,使高压接线端变形,而影响高压接线端和放电棒的接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舟山供电公司;浙江舟山海洋输电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舟山供电公司;浙江舟山海洋输电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2198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