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功能气管插管有效
申请号: | 202011018754.1 | 申请日: | 2020-09-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4575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15 |
发明(设计)人: | 潘贤聪;吴红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16/04 | 分类号: | A61M16/04;A61M1/00;A61M11/00;A61M31/00;A61M16/16 |
代理公司: | 重庆鼎慧峰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36 | 代理人: | 杨云川 |
地址: | 400037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功能 气管 插管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功能气管插管,包括:连接座、通气导管、充气管、气囊和吸痰管,所述连接座与所述通气导管连接,所述气囊套设在所述通气导管上,所述充气管一端设置在所述连接座上,所述充气管另一端连接所述气囊,所述吸痰管的近端设置在所述连接座上,所述吸痰管的远端延伸至所述通气导管远离所述连接座一端,所述吸痰管的远端设置有进液孔,所述进液孔内设置鱼鳞片,所述鱼鳞片与所述吸痰管的轴线呈一夹角。本发明提供的多功能气管插管中,吸痰管设置有与吸痰管的轴线呈一夹角的鱼鳞片,可防止通过吸痰管吸痰时吸住软组织导致吸痰管阻塞,避免吸痰影响通气导管通气。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用通气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多功能气管插管。
背景技术
人工气道是将导管经上呼吸道置入气管或直接置入气管所建立的气体通道。人工气道是为保证气道通畅而在生理气道与空气或其他气源之间建立的有效连接,为气道的有效引流、通畅、机械通气、治疗肺部疾病提供条件。最常见的人工气道是气管插管(经口、经鼻)和气管切开。实施气管插管术和气管切开置管术的患者大部分会有痰液生成,其痰液生成有以下几个原因:由于疾病本身所致如肺部感染、肺水肿等疾病;人工气道本身和镇静等原因,造成咳嗽反射及功能的减弱消失,造成痰液积聚增多,因为建立人工气道丧失了咳嗽咳痰的能力;人工气道插入气管剌激气管黏膜导致分泌物增多。
目前气管插管术和气管切开置管术期间吸痰方法通常采用间隔一定时间,痰液在气管内积聚一定量,将吸痰管插入人工气道内到达气管来才由吸、清理肺内到达气管和人工气道的痰液。插入吸痰管对患者刺激大,多次反复插入吸痰还会对气管黏膜造成损伤。吸痰期间患者经人工气道通气受影响,每次吸痰时间只能控制在15秒~20秒内,时间过长会造成患者不适及缺氧,而痰液较多的病人,吸净气管内痰液需要分几次进行,耗时耗力还增加患者不适。吸痰管在吸痰过程中,该吸痰管的末端开口常会因为吸住软组织而被阻塞,除了会造成吸痰作业的不便外,且也容易因为吸痰管的吸力过强,而造成被吸住的组织部位受伤,因此,目前使用的人工气道确实有待改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气管插管,以避免吸痰影响人工气道通气,防止吸痰过程中吸痰管的末端阻塞。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功能气管插管,包括:连接座、通气导管、充气管、气囊和吸痰管,所述连接座与所述通气导管连接,所述气囊套设在所述通气导管上,所述充气管一端设置在所述连接座上,所述充气管另一端连接所述气囊,所述吸痰管的近端设置在所述连接座上,所述吸痰管的远端延伸至所述通气导管远离所述连接座一端,所述吸痰管的远端设置有进液孔,所述进液孔内设置鱼鳞片,所述鱼鳞片与所述吸痰管的轴线呈一夹角。
可选的,所述吸痰管内设置有内管,使所述鱼鳞片与所述吸痰管的轴线平行。
可选的,所述连接座包括连接盘和分别设置在所述连接盘两侧的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所述第二接头与所述通气导管连接。
可选的,所述多功能气管插管还包括雾化装置,所述雾化装置与所述第一接头连接。
可选的,所述雾化装置包括:换能器、前壳体、后壳体、雾化头、雾化球、弹性件和支架,所述前壳体连接所述第一接头和所述后壳体,所述换能器设置在所述前壳体和所述后壳体内,所述雾化头设置在所述换能器靠近所述连接座一端,所述雾化头为半球形壳体,所述雾化头包括一中心孔,所述换能器包括变幅杆,所述变幅杆一端设有圆柱部,所述圆柱部设置在所述雾化头的中心孔内,所述圆柱部和所述中心孔之间形成进气环槽,所述后壳体远离所述连接座一端连接有进液管和进气管,所述进气管穿过所述换能器连通所述进气环槽,所述进液管穿过所述换能器延伸至所述圆柱部,所述支架设置在所述第一接头和所述变幅杆之间,所述弹性件连接所述雾化球和所述支架,所述雾化球设置在所述进液管位于所述圆柱部的管口位置。
可选的,所述换能器还包括:压电陶瓷、电极片、后盖板和压紧螺母,多个所述压电陶瓷设置在所述变幅杆和所述后盖板之间,所述电极片设置在所述压电陶瓷之间,所述后盖板和所述变幅杆通过所述压紧螺母预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1875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