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铁路空、重车混合编组货物列车提速试验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015492.3 | 申请日: | 2020-09-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6182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26 |
发明(设计)人: | 唐继烈;方火根;朱挺;傅佩喜;钱小益;王恒亮;倪逸文;崔耸巍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科学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M17/08 | 分类号: | G01M17/08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蒙商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14 | 代理人: | 周宇凡 |
地址: | 200071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铁路 混合 编组 货物 列车 提速 试验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铁路货物列车运输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铁路空、重车混合编组货物列车提速试验方法,通过对设定空、重车编组数量的货物列车,在特定的线路条件下,以各种列车编组模式进行理论仿真计算车辆动力学性能,分析得出最不利的列车编组模式;然后,按照最不利的列车编组模式进行在线列车运行试验,并按照规范进行测试;再者,通过分析测试数据,综合评价空、重车混合编组货物列车在实际线路技术条件下,提速运行的安全可靠性。本发明的优点是:为空、重车混合编组货物列车提速研究及列车尾部编挂空车的安全性提供技术依据;试验方法精准度高,安全可靠性强,可有效提高列车编组效率、运输效率和效益;可实施性强,应用场景广,适于推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铁路货物列车运输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铁路空、重车混合编组货物列车提速试验方法。
背景技术
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管辖的二通道(即徐州北-阜阳北-乔司间的既有铁路线路,简称二通道),主要承担华东铁路网重车南下、空车北上的任务,以货运为主,兼顾客运。
目前,二通道电气化改造工程已经完成并投入使用,工务线路设备设施和养护维修技术水平也得到普遍提升,货车车辆构造速度均已达到120km/h,根据有关规定,对列车运行速度进行了相应调整,即全列重载和全列空载编组货物列车最高运行速度已经由80km/h提升为90km/h,较大提升了运输效率;但是,由于空重混合编组货物列车最高运行速度仍然限制为80km/h以下,另外,按照有关规定列车最后一节的车辆不得为空车,这样一来,仍然严重制约了货物列车编组效率和运输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根据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铁路空、重车混合编组货物列车提速试验方法,通过列车在线试验,得到有关列车运行性能技术数值,并与车辆动力学性能评价指标进行比较评估,在确保列车运行安全可靠的前提下,指导运输生产,提高列车正常运行速度,以提高列车编组效率、运输效率和效益。
本发明目的实现由以下技术方案完成:
一种铁路空、重车混合编组货物列车提速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试验方法至少包括以下步骤:
对设定空、重车编组数量的货物列车在一定的线路条件下,以各种列车编组模式进行理论仿真计算车辆力学性能,分析得出最不利的列车编组模式;
按照所述最不利的列车编组模式进行货物列车的运行试验,所述列车运行试验通过轨测法的地面检测以及轮测法的车载检测共同实现,所述地面检测和所述车载检测用于检测所述空、重车编组数量的货物列车在一定线路条件下的车辆力学性能及安全性指标,包括所述货物列车的车轮横向力、车轮垂向力、车轮减载率及脱轨系数;
通过对所述地面检测和所述车载检测的测试数据,提出所述货物列车的提速方案,所述提速方案指的是所述货物列车是否提速以及可进行提速的提速量。
所述货物列车进行往返试验,其列车编组模式采用首位空、重辆数对称编组。
所述列车编组模式包括以下五种:
编组模式一:沿货物列车前进方向依次编组的机车、试验车、N辆空车、试验车,其中作为所述车载检测的检测对象的所述试验车为空平车;
编组模式二:沿货物列车前进方向依次编组的机车、N1辆重车、试验车、N2辆重车、试验车、N3辆重车,其中作为所述车载检测的检测对象的所述试验车为空平车,且两辆所述试验车之间的重车数量,即N2辆重车的数量大于等于30辆,而位于所述试验车两侧的,即所述N1辆重车和所述N3辆重车的数量分别大于15辆;
编组模式三:沿货物列车前进方向依次编组的机车、试验车、N辆重车、试验车,其中作为所述车载检测的检测对象的所述试验车为空平车;
编组模式四:沿货物列车前进方向依次编组的机车、N辆重车、两辆空平车、试验车、一辆空平车、试验车,其中作为所述车载检测的检测对象的所述试验车为空平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科学技术研究所,未经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科学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1549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