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嵌入式燃气灶具在审
申请号: | 202011014636.3 | 申请日: | 2020-09-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3276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4 |
发明(设计)人: | 刘梦茹;苏腾飞;周文通;段聪聪;王运发;佘帅征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C3/02 | 分类号: | F24C3/02;F24C3/08;F24C3/12;F23L5/02 |
代理公司: | 天津三元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2203 | 代理人: | 李曼 |
地址: | 519070***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嵌入式 燃气灶具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嵌入式燃气灶具,包括底壳和炉头,底壳包括面板和设置在面板周围的侧板,炉头固定在面板上,且炉头连通有输送燃气的引射管,面板上还设有用于向引射管的引射口送风的送风装置,使燃气和空气预混充分。本发明所述的嵌入式燃气灶具提高燃气灶燃烧器一次空气系数,有效的提高燃气灶热效率,同时降低有害气体的排放。底壳设计为尺寸可调的开放式结构,一方面有利于空气进入底壳内,保证底壳内空气量充足,鼓风机有利于提高一次空气系数,使燃气与空气更好的预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嵌入式燃气灶具。
背景技术
目前灶具燃烧器的一次空气系数一般为0.4-0.6,预混的空气完全达不到燃烧所需要的空气量,但为了降低一氧化碳排放,一次空气补充应尽可能的充分。对于嵌入式燃气灶具,底壳为相对密封的状态,且在燃气灶使用过程中由于余热的作用,造成底壳内部空气变得稀薄,一次空气量无法提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嵌入式燃气灶具,以解决现有嵌入式燃气灶具的底壳密封造成一次空气系数降低,导致燃气燃烧不充分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种嵌入式燃气灶具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嵌入式燃气灶具,包括底壳和炉头,底壳包括面板和设置在面板周围的侧板,炉头固定在面板上,且炉头连通有输送燃气的引射管,面板上还设有用于向引射管的引射口送风的送风装置,使燃气和空气预混充分。
进一步的,面板上设有两个灶台开口,两个灶台开口内分别设置炉头,各炉头分别连通引射管,引射管均与主进气管连通,送风装置固定在转动机构上,转动机构驱动送风装置转动,使送风装置的出风端分别对准两侧的引射口。
进一步的,送风装置为鼓风机,鼓风机与控制器电连接,控制器固定在面板上,鼓风机包括壳体和转动的设置在壳体内的扇叶,壳体底面固定在转动机构上。
进一步的,转动机构包括与壳体底面连接的转轴,转轴的端部固定在转动电机的驱动轴上,转动电机固定在保护壳内,转动电机的驱动轴贯穿保护壳的顶部与转轴连接。
进一步的,还包括设置在两个灶台开口之间的平移机构,转动机构固定在平移机构上。
进一步的,平移机构包括丝杠和滑块座,滑块座顶面设置容纳丝杠的槽体,丝杠一端转动的固定在滑块座上,丝杠的另一端贯穿滑块座的侧壁固定在平移电机的驱动轴上,平移电机固定在面板上,丝杠上螺接有滑块,滑块滑动的置于滑块座上,转动机构固定在滑块上。
进一步的,还包括导风机构,导风机构设置在靠近引射管侧的侧板上,鼓风机吹出的风经导风机构分别进入两侧的引射口。
进一步的,导风机构包括对称设置的导风板,导风板的一端固定在靠近引射管侧的侧板上,导风板的另一端沿引射管的轴线方向向炉头靠近。
进一步的,炉头上设置温度传感器,鼓风机、温度传感器均与控制器电连接。
进一步的,侧板的数量包括多片,多片侧板之间形成供空气进入的缝隙,侧板与面板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的,面板的四周分别设置侧板,侧板底端设有插板,面板底面设置与插板配合的插槽,插板上设有长条形的调节孔,调节孔和插槽均沿插板的抽拉方向设置,面板上设置固定孔,通过紧固件将插板与面板固定。
进一步的,插槽由一对L型的安装板提供,两个安装板的一端固定在面板底面,另一端相互靠近设置,插板插入两安装板之间,安装板和面板上分别设置安装孔,通过紧固件将安装板固定在面板上。
进一步的,插板两端分别设置向下弯折的导向板,安装板上设置与导向板配合的导向槽,导向板沿插板的抽拉方向设置。
本发明的一种嵌入式燃气灶具具有以下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1463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驾驶室晃动测量装置及方法
- 下一篇:一种支撑膜、形成方法及显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