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营销线损预分析服务终端在审
申请号: | 202011014620.2 | 申请日: | 2020-09-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1533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2 |
发明(设计)人: | 王东阳;李彪;王砥凡;刘彦军;陈玉;曲小康;魏飞;沈宏奇;林刚;主晓琨;张恒;蒋世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临沂供电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6/951 | 分类号: | G06F16/951;G06Q10/04;G06Q10/00;G06Q50/06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邓建国 |
地址: | 276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营销 线损预 分析 服务 终端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营销线损预分析服务终端,涉及电力管理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个人终端和预分析平台,若干个人终端与预分析平台通过网络基站通信连接预分析平台包括运算模块和数据收集模块,数据收集模块将关于线损的相关信息收集汇总后发送给运算模块,运算模块通过运算分析出某台区的线损率会出现异常,并给出线损率异常的概率及影响因素,再将这些信息传输给个人终端。本发明通过过往的线损率相关信息结合突发用电时间权重后得出预期线损率,并根据预期的线损率与线损率期望进行比较,当超出线损率期望时将影响线损率的信息通过网络基站传输给个人终端,在现场的工作人员通过个人终端在线损率超标时按照权重对线损率相关信息进行排查。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力管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营销线损预分析服务终端。
背景技术
线损率是电力系统运行的一个重要经济、技术指标,线损率在一定程度上反应的电力网规划设计、营销管理能力的高低。目前,电力企业在电线路线管理的过程中,采取的是手工管理的模式,对于资源、信息的整合能力较低,且无法对线损率进行预测,当出现线损率超标时,需要现场工作人员对可能出现的问题逐一排查,工作量大,极不利于现场工作人员的工作展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营销线损预分析服务终端,解决现有的电力管理水平不高而导致的现场工作人员工作量大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为一种营销线损预分析服务终端,包括个人终端和预分析平台,若干所述个人终端与预分析平台通过网络基站通信连接;
所述个人终端包括处理模块、存储模块、显示模块、供电模块、身份牌和信号收发模块1,所述供电模块为处理模块、存储模块、显示模块、身份牌和信号收发模块1提供电能,所述处理模块通过信号收发模块1与预分析平台进行数据交互,所述处理模块将接收到的数据保存在存储模块内,并将信息通过显示模块显示,所述身份牌通过信号收发模块1向预分析平台实时发送身份信息;
所述预分析平台包括运算模块、数据收集模块、位置模块和信号收发模块2,所述数据收集模块将关于线损的相关信息收集汇总后发送给运算模块,所述位置模块通过信号收发模块2获取个人终端编号信息和个人终端所在台区信息并将这些信息发送给运算模块,所述运算模块通过运算分析出某台区的线损率会出现异常,并给出线损率异常的概率及影响因素,通过信号收发模块将这些信息传输给在该台区的个人终端。
优选地,所述个人终端所在的台区信息的判断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将各个网络基站与各个台区的地理位置相匹配;
步骤S2:所述个人终端在向预分析平台传输数据时,所使用的网络基站在传输的数据中加入网络基站编号;
步骤S3:所述位置模块将网络基站编号信息和个人终端的身份信息剥离,将网络基站编号信息与台区信息匹配,再将台区信息与个人终端身份信息相匹配。
优选地,所述数据收集模块所收集的关于线损的相关信息包括总用电量信息、平均用电量信息、各个时段用电量的峰谷信息、各个台区往年的线损率异常的时间信息以及突发用电事件信息。
优选地,所述各个时段用电量信息为过往在每个时间段下最高用电量和最低用电量的信息;所述突发用电事件信息的获取方法如下:
步骤S4:检索过往实时新闻,并筛选新闻中的位置信息和关键词;
步骤S5:检索过往时段的用电量信息,并将用电量异常的台区与时间节点筛选;
步骤S6:统计在用电量异常时,出现与该台区相关的新闻的位置信息和关键词,并对关键词进行统计,确定不同关键词出现时,与新闻中的位置信息相匹配的台区的用电量异常的概率,并将这些关键词设置为突发用电事件检索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临沂供电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未经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临沂供电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1462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