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腹部积液引流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1013419.2 | 申请日: | 2020-09-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2314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4 |
发明(设计)人: | 陈俊丰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市第一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1/00 | 分类号: | A61M1/00;B01F13/10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田凌涛 |
地址: | 31501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腹部 积液 引流 装置 | ||
1.一种腹部积液引流装置,用于针对腹部内的积液实现引流外排,其特征在于:包括压力管(1)、活塞(2)、转动电机(3)、控制模块、第一驱动联动装置(4)、以及第一中转液容器(5)、第二中转液容器(6)、采集三通管路(15)、外排三通管路(16);
其中,压力管(1)为圆柱形管体,且压力管(1)的两端均封闭,活塞(2)的外径与压力管(1)的内径相适应,活塞(2)活动置于压力管(1)的内部,且活塞(2)的两面分别面向压力管(1)内部的两端面,活塞(2)外壁一周与压力管(1)内壁相接触;转动电机(3)固定设置于压力管(1)的外侧面,且转动电机(3)上转动轴所在直线与压力管(1)的中心线相平行;
第一驱动联动装置(4)与压力管(1)上的其中一端相对应,且转动电机(3)上转动轴端部的指向与压力管(1)上该端部的指向同向,第一驱动联动装置(4)包括第一齿轮盒(4-1)、第一主动齿轮(4-2)、第一随动齿轮(4-3)、第一连杆(4-4)、第一驱动杆(4-5)、第一密封垫(4-6);其中,第一驱动杆(4-5)为直线形杆,第一驱动杆(4-5)沿其所在直线方向被划分为两段,其中一段的侧面一周为光滑表面,另一段的侧面一周设置外螺纹,即构成第一驱动杆(4-5)的光滑段与螺纹段;第一密封垫(4-6)固定设置于压力管(1)上对应端的内侧面上,压力管(1)上该端表面的中心位置设置贯穿其内外空间的通孔,该通孔的内径与第一驱动杆(4-5)光滑段的外径相适应,第一驱动杆(4-5)以其光滑段端部指向压力管(1)对应端外侧面的方向、伸入压力管(1)对应端表面的通孔,并穿过第一密封垫(4-6)至压力管(1)的内部,且第一驱动杆(4-5)光滑段端部固定对接其所面向活塞(2)表面的中心位置,活塞(2)仅沿第一驱动杆(4-5)所在直线方向在压力管(1)中移动,且活塞(2)无法以第一驱动杆(4-5)为轴在压力管(1)中转动;第一随动齿轮(4-3)表面中心位置设置贯穿其两面的通孔,且该通孔的内壁一周设置与第一驱动杆(4-5)螺纹段上外螺纹相匹配的内螺纹,以及该通孔的内径与第一驱动杆(4-5)螺纹段的外径相适应,第一主动齿轮(4-2)的外齿纹与第一随动齿轮(4-3)的外齿纹彼此咬合,且第一主动齿轮(4-2)所在面与第一随动齿轮(4-3)所在面相平行,第一主动齿轮(4-2)与第一随动齿轮(4-3)置于第一齿轮盒(4-1)中,第一齿轮盒(4-1)表面上对应第一随动齿轮(4-3)表面中心位置通孔两侧的位置分别设置第一过孔;第一齿轮盒(4-1)固定设置于压力管(1)上对应端的外侧,第一驱动杆(4-5)螺纹段端部基于第一齿轮盒(4-1)表面对应第一随动齿轮(4-3)的两个第一过孔、穿过第一随动齿轮(4-3)表面中心位置的通孔,第一驱动杆(4-5)螺纹段端部、以及第一驱动杆(4-5)上螺纹段和光滑段相交位置分别位于第一随动齿轮(4-3)的两侧,且第一驱动杆(4-5)螺纹段上的外螺纹与第一随动齿轮(4-3)表面通孔中的内螺纹相咬合,以及第一驱动杆(4-5)所在直线与第一随动齿轮(4-3)所在面相垂直;第一齿轮盒(4-1)上面向转动电机(3)的表面上对应第一主动齿轮(4-2)表面中心位置设置第二过孔,转动电机(3)转动轴端部与第一连杆(4-4)上其中一端相固定连接,且转动电机(3)转动轴所在直线与第一连杆(4-4)所在直线相共线,第一连杆(4-4)上另一端依次穿过第一齿轮盒(4-1)上第二过孔,并固定对接第一主动齿轮(4-2)表面的中心位置,且第一连杆(4-4)所在直线与第一主动齿轮(4-2)表面相垂直;第一齿轮盒(4-1)与压力管(1)彼此位置固定;转动电机(3)依次经第一连杆(4-4)、第一主动齿轮(4-2)、带动第一随动齿轮(4-3)转动,基于活塞(2)对第一驱动杆(4-5)轴向转动的限位,通过第一随动齿轮(4-3)中心位置通孔内壁内螺纹与第一驱动杆(4-5)螺纹段上外螺纹的咬合,由第一随动齿轮(4-3)转动实现第一驱动杆(4-5)沿其直线所在方向上的移动,带动活塞(2)沿第一驱动杆(4-5)所在直线方向在压力管(1)中移动,且活塞(2)的移动范围覆盖压力管(1)内部的全部区域;第一驱动杆(4-5)光滑段长度与活塞(2)厚度之和与压力管(1)的长度相适应;
压力管(1)两端的侧面分别设置贯穿其内外空间的第一气压孔(7)、第二气压孔(8),第一中转液容器(5)的顶面设置第一气流孔(9),第二中转液容器(6)的顶面设置第二气流孔(10),压力管(1)侧面的第一气压孔(7)与第一中转液容器(5)顶面的第一气流孔(9)之间通过管路对接,压力管(1)侧面的第二气压孔(8)与第二中转液容器(6)顶面的第二气流孔(10)之间通过管路对接;第一中转液容器(5)的底面设置第一液流采集孔(11)、第一液流外排孔(12),第二中转液容器(6)的底面设置第二液流采集孔(13)、第二液流外排孔(14),第一中转液容器(5)底面第一液流采集孔(11)与第二中转液容器(6)底面第二液流采集孔(13)分别经电控电磁阀(17)对接采集三通管路(15)上的其中两个端口,采集三通管路(15)的另一端口对接腹部积液采集管路的输出端;第一中转液容器(5)底面第一液流外排孔(12)与第二中转液容器(6)底面第二液流外排孔(14)分别经电控电磁阀(17)对接外排三通管路(16)上的其中两个端口,外排三通管路(16)的另一端对接腹部积液的外排管路;
控制模块分别对接转动电机(3)、以及各个电控电磁阀(1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市第一医院,未经宁波市第一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13419.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风冷水冷机箱
- 下一篇:一种用于外科手术的分体式有齿止血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