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伺服驱动张力辊的微张力控制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011656.5 | 申请日: | 2020-09-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9390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8 |
发明(设计)人: | 高虎军;杨智江;李江涛;常峻;唐康;任浩;张乐;张龙;范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航天华阳机电装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H23/26 | 分类号: | B65H23/26;B65H26/04 |
代理公司: | 西安弘理专利事务所 61214 | 代理人: | 张皎 |
地址: | 710100 陕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伺服 驱动 张力 控制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伺服驱动张力辊的微张力控制系统,包括安装导轨上的CPU模块,CPU模块连接模拟量输入输出模块、数字量输入输出模块,CPU模块通过以太网网线连接HMI人机界面、摆辊伺服驱动器及张力轴伺服驱动器,摆辊伺服驱动器连接摆辊伺服电机,摆辊伺服电机连接摆辊机构,张力轴伺服驱动器连接张力轴伺服电机,张力轴伺服电机连接减速机构,减速机构连接张力轴,模拟量输入输出模块分别连接张力传感器、多圈电位器。本发明微张力控制方法,实现了隔膜设备微张力性能的要求,保证张力平稳,使设备收放料端实现微张力调节,提高了控制精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主要属于隔膜涂布设备领域,涉及了一种伺服驱动张力辊的微张力控制系统,本发明还涉及该伺服驱动张力辊的微张力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的隔膜涂布设备,采用被动摆辊,即气缸驱动摆辊机构,多圈电位器控制放料、收料,由于隔膜设备的材料一般是PE、PP与之类似的表面有孔薄膜,基材厚度一般为6-25μm,表面的孔要求锂离子可以通过,电子不可以通过,一般张力设定在2N至15N之间,张力要求较小。传统控制方法采用气缸推动摆辊控制电机速度,用于调整收放料端张力,这种方式张力不稳定,会造成膜表面的孔变形,影响产品质量,成品率低,同时也无法实现微张力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伺服驱动张力辊的微张力控制系统,解决了现有设备在微张力情况下,收放料无法保持张力稳定的问题。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伺服驱动张力辊的微张力控制系统,包括安装导轨上的CPU模块,CPU模块电连接模拟量输入输出模块、数字量输入输出模块,CPU模块通过以太网网线连接HMI人机界面、摆辊伺服驱动器及张力轴伺服驱动器,摆辊伺服驱动器连接摆辊伺服电机,摆辊伺服电机连接摆辊机构,张力轴伺服驱动器连接张力轴伺服电机,张力轴伺服电机连接减速机构,减速机构连接张力轴,模拟量输入输出模块分别连接张力传感器与多圈电位器。
本发明的特点还在于,张力传感器安装在张力轴两侧下方,多圈电位器安装于摆辊机构轴端。
CPU模块通过数字量输入输出模块连接继电器后,对应连接摆辊伺服电机和张力轴伺服电机,数字量输入输出模块连接张力轴开关,张力轴开关连接张力轴开关指示灯。
摆辊伺服驱动器采用西门子V90系列型号摆辊伺服驱动器,所述摆辊伺服电机采用1FL6系列型号摆辊伺服电机,摆辊伺服电机自带20位多圈绝对值编码器,编码器采用1FL6系列型号。
HMI人机界面采用西门子人机界面,CPU模块采用西门子S7-1500控制器,安装导轨采用西门子S7-1500,张力传感器采用厦门微控MCT型号张力传感器。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伺服驱动张力辊的微张力控制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技术方案是,一种伺服驱动张力辊的微张力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控制过程如下:
步骤1、启动机构前,将应用程序存储在CPU模块当中,根据HMI人机界面显示张力轴运行状态及设定参数,输入张力值;再根据不同材料及工艺,设置设备主机速度V=0时,P值、I值、PI限制值;当设备主机速度V0时的P值、I值、PI限制值,输入参数通过PROFINET通信方式传送至CPU模块中;
步骤2、分别通过张力传感器采集张力波动信号,多圈电位器采集摆辊机构位置信号;
步骤3、打开张力轴开关,数字量输入输出模块接收张力轴开关信号,张力轴开关指示灯变亮,通过数字量输入输出模块反馈张力轴伺服电机的使能信号,然后按下整机启动按钮,整机启动,张力轴处于使能状态,但整机速度V=0,开始建立整机零速张力;
步骤4、进行张力建立,张力传感器反馈张力值PV经过CPU模块的PID运算,将速度指令传递给摆辊伺服电机,调节反馈张力值PV,使摆辊机构处于中位平衡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航天华阳机电装备有限公司,未经西安航天华阳机电装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1165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