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塑胶件加工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011003668.3 | 申请日: | 2020-09-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7292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19 |
发明(设计)人: | 胡朝明;周自前;王和平;江咏平;张国昌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东盺金属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00 | 分类号: | B29C45/00;B29C37/02;B29C71/02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汇诚永信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60 | 代理人: | 王春丽 |
地址: | 215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塑胶 加工 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塑胶件加工工艺,包括如下步骤:S1、对多种原材料预处理;S2、将预处理后的多种原材料放入注塑模具中加工形成塑胶件;S3、将成型后的塑胶件放入切口治具中切除多余的溢胶;S4、将切除溢胶后的塑胶件放入整形治具中,通过红外加热房对装有塑胶件的整形治具高温处理,当塑胶件表面温度达到80℃‑90℃之间时将塑胶件从整形治具中取出,对塑胶件常温冷却定型;S5、将定型后的塑胶件抛光处理,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塑胶件加工工艺,能切除塑胶件上多余的溢胶、消除塑胶件上的压痕;同时能使塑胶件表面呈光滑状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塑胶成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塑胶件加工工艺。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塑胶件的要求也不断提高。现有的塑胶件大多通过注塑材料注塑后得到,且塑胶件广泛应用于移动通信、电子、汽车、生物医疗器械等领域。但部分塑胶件上多余的溢胶、以及塑胶件上的压痕,会影响塑胶件的使用、以及不美观。因此对于一种塑胶件加工工艺,塑胶件上多余的溢胶、压痕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克服上述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塑胶件加工工艺,能切除塑胶件上多余的溢胶、消除塑胶件上的压痕;同时能使塑胶件表面呈光滑状态。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塑胶件加工工艺,包括如下步骤:S1、对多种原材料预处理;S2、将预处理后的多种原材料放入注塑模具中加工形成塑胶件;S3、将成型后的塑胶件放入切口治具中切除多余的溢胶;S4、将切除溢胶后的塑胶件放入整形治具中,通过红外加热房对装有塑胶件的整形治具高温处理,当塑胶件表面温度达到80℃-90℃之间时将塑胶件从整形治具中取出,对塑胶件常温冷却定型;S5、将定型后的塑胶件抛光处理。
本发明一种塑胶件加工工艺的有益效果是,对多种原材料预处理后,将多种原材料放入注塑模具中压成,形成塑胶件。塑胶件先放入切口治具中,将塑胶件上多余的溢胶切除。再将塑胶件放入整形治具中,对整形治具加热,进而使塑胶件加热,红外加热房对产品进行高低温交替加热,使产品在高低温变化时,塑胶件的内应力进行释放,从而去除塑胶件表面的压痕,并进行高温定型。当塑胶件表面温度达到80℃-90℃之间时将塑胶件从整形治具中取出,对塑胶件进行常温放置冷却定型,消除了塑胶件上的压痕。最后将定型后的塑胶件抛光处理,使其表面呈光滑状态。此塑胶件加工工艺,不但能切除塑胶件上多余的溢胶、消除塑胶件上的压痕,提高了塑胶件的使用率;同时能使塑胶件表面呈光滑状态。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是,在S1中,包括以下步骤:S1、将多种原材料放入干燥机内烘干,同时对其搅拌使多种原材料混均匀合。先对多种原材料进行烘干,并对其搅拌,使其充分混合,便于后期熔融处理。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是,在S2中,包括以下步骤:S1、先对注塑模具预热,再将多种原材料先送入注塑机的料筒内进行注塑,通过注塑机将完全熔融的多种原材料注入到注塑模具的模腔内,并在注塑模具的模腔内压制;S2、对注塑模具冷却,使注塑模具内的塑胶件脱模。先对注塑模具预热,再将多种原材料先送入注塑机的料筒内进行注塑,将多种原材料送入注塑机的料筒内进行注塑,通过注塑机的螺杆搅拌至多种原材料完全熔融。注塑机再将熔融的多种原材料压入到注塑模具的主流道,主流道经过注塑模具的分流道留入注塑模具的模腔内,然后注塑模具进行压制。根据人所需要制成的塑胶件的厚度来设定冷却时间,经过冷却后打开注塑模具,得到塑胶件。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是,注塑模具的冷却温度为30℃。当注塑模具的温度为30℃时,塑胶件可以从注塑模具内分离。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是,在S3中,包括以下步骤:S1、对切口治具的上治具刀架进行预热;S2、将塑胶件放在切口治具的下治具中心位置,使刀架对准塑胶件溢胶处。将塑胶件放在切口治具的下治具中心位置,预热后的刀架对好对准塑胶件四周多余的溢胶处,刀架可以将溢胶处切割。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是,红外加热房的加热温度在60℃-170℃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东盺金属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东盺金属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0366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