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消防联动控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11003042.2 | 申请日: | 2020-09-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4448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19 |
发明(设计)人: | 马维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中山消防保安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7/08 | 分类号: | F24F7/08;F24F11/89;F24F1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1500 北京市密云区穆家峪镇穆峪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消防 联动 控制系统 | ||
1.一种消防联动控制系统,隔墙(1)的消防口(11)内侧设置有消防门(14),所述消防门(14)的门扇能朝向隔墙(1)内端打开,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隔墙(1)上消防口(11)内侧的出气管(2),所述出气管(2)侧面开设有多个出气孔(21),所述出气孔(21)的出气方向能背向消防口(11)内侧面,所述出气管(2)位于消防门(14)与隔墙(1)外端之间;
若干所述出气管(2)上连通有一送气管(41),所述送气管(41)上连通有送气机(42),送气机(42)上电连接有启动装置(43),所述启动装置(43)能控制送气机(42)开启, 所述启动装置(43)与消防控制中心电连接;
所述出气管(2)与隔墙(1)转动连接,所述出气管(2)与送气管(41)转动连接;
所述出气管(2)上设置有限位机构(3),所述限位机构(3)保持出气管(2)上的出气孔(21)背向消防口(11)内侧;
所述出气管(2)上设置有带动出气管(2)转动的驱动机构(5),所述驱动机构(5)启动时,所述驱动机构(5)用于带动出气管(2)转动至出气孔(21)朝向消防口(11)的中间区域;
所述限位机构(3)包括易熔铅合金(31),所述出气管(2)使用易熔铅合金(31)焊接固定,所述易熔铅合金(31)的熔点高于50摄氏度且小于90摄氏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防联动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孔(21)沿出气管(2)轴线方向设置有多个。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防联动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5)包括驱动弹簧(51),所述驱动弹簧(51)与出气管(2)稳定连接,所述驱动弹簧(51)对出气管(2)施加绕出气管(2)周向的作用力,使所述出气管(2)产生绕自身轴线转动至出气孔(21)朝向消防口(11)中间区域的趋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防联动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5)包括套设于出气管(2)外侧的驱动环(52),所述驱动环(52)固定于隔墙(1),所述驱动环(52)的横截面为开口朝向出气管(2)的U型,所述驱动环(52)与出气管(2)密封转动连接;
所述驱动机构(5)包括固定于出气管(2)上的驱动件(53),所述驱动件(53)位于驱动环(52)内侧,驱动件(53)与驱动环(52)密封转动连接;
所述驱动环(52)内侧固设有固定板(54),所述驱动环(52)内侧设置有位于固定板(54)与驱动件(53)之间的相变件,所述相变件由液态转化为气态的相变温度高于50摄氏度且小于90摄氏度;
所述驱动环(52)上开设有气压平衡孔(521),所述驱动件(53)转动至停止前,所述气压平衡孔(521)位于固定板(54)与驱动件(53)设置有相变件的封闭空间外。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消防联动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环(52)外侧固设有开口朝向驱动环(52)的限位盖(32),所述限位盖(32)内滑动连接有能朝向驱动环(52)方向移动的限位凸起(33),所述限位盖(32)内设置有用于推动限位凸起(33)朝向驱动环(52)方向移动的限位弹簧(34),所述驱动环(52)上开设有与限位盖(32)内腔连通的限位孔(522),所述限位凸起(33)上固设有穿过限位孔(522)的限位半球(24),所述限位半球(24)与驱动件(53)背向固定板(54)的表面抵触压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防联动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孔(21)设置有两组,每组所述出气孔(21)包括沿出气管(2)轴线方向设置的多个,两组所述出气孔(21)沿出气管(2)周向间隔设置,两组所述出气孔(21)轴线沿出气管(2)周向的夹角为锐角。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防联动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任一所述消防门(14)沿水平方向宽度的两端均设置有出气管(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中山消防保安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中山消防保安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03042.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