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能互补大型智能养猪产业生态化模式在审
申请号: | 202011002454.4 | 申请日: | 2020-09-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1997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5 |
发明(设计)人: | 李玉成;李永慧;张学胜;王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K67/02 | 分类号: | A01K67/02;C05G3/00;C05G3/80;C05G5/12;C12M1/107;H02J3/38;C05F17/00 |
代理公司: | 合肥律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40 | 代理人: | 吴奇 |
地址: | 230031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能 互补 大型 智能 养猪 产业 生态 模式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多能互补大型智能养猪产业生态化模式,涉及智能养猪产业领域,本发明低碳能源网络和智能化大能源基地结合起来,配电网中的分散发电和有源负荷将呈现高速增长态势,更多电力用户将由单一的消费者转变为能源生产型消费者,即产消者,寓电于民,可培育大面积产消者,产消者依托互联网和现代信息通讯技术,把分布式电源、储能、负荷等分散在电网的各类资源聚合,进行协同化运行控制和市场交易,对电网提供辅助服务;本发明将中国所面临的垃圾围城、垃圾围村难题,可以通过沼气工程将固废资源化利用解决,垃圾、固体废弃物,通过分布式利用,如堆肥、沼气、发电等进行能源化利用,成为可再生能源之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养猪产业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能互补大型智能养猪产业生态化模式。
背景技术
据统计2010年时,我国猪的养殖量增加至6.7亿头;到2020年,我国畜禽养殖量基本达到饱和状态,养殖总量也趋于稳定状态,增至7亿头左右。全国畜禽养殖粪便总产量约为6×109t,其中新鲜粪便产生量约为1.019×109t,尿液约为8.9×108t,冲洗污水量约为3.778×109t。在规模化畜禽养殖过程中,为促进畜禽快速生长以及预防疾病,一些企业使用Cu、Zn、Mn、Cr等微量元素超标的饲料,而这些微量元素在畜禽消化吸收过程中的利用率很低。据报道,我国目前每年使用微量元素添加剂为30~38万t,95%以上未被动物利用的微量元素随粪便和尿液排出。研究表明,适当施用有机肥可以增加土壤养分,提高土壤微生物活性,降低土壤重金属的毒性,提高农作物品质。然而大量施用畜禽粪便有机肥可能加剧土壤重金属污染,影响农作物生长,进而间接危害人类健康。由于粮食重金属污染造成的危害人类健康报道屡见不鲜。据文献报道,畜禽粪便中Cu、Zn对土壤中Cu、Zn积累的年贡献率分别为37%~40%和8%~17%。长畜禽粪便中超标的重金属对植物的生长具有毒害效应,重金属在农作物中的不断迁移和富集,必然会降低农产品安全和品质,进而影响人类健康。为降低猪粪农用风险,厌氧发酵被广泛应用于规模化养猪场粪便污染治理。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我国能源、电力消费快速增长,电力供应缺口逐年拉大,特别是季节峰谷性缺电明显。目前建筑耗能占社会总能耗的20.7%,而供热与空调能耗占建筑能耗的65%。居民所用电空调比例几乎为100%,商用空调约80%是电空调,电力高峰负荷出现在夏季,其中40%的电力负荷是用于电制冷空调的。此时如果不高度重视节能以及改善能源消费结构,能源、电力的供需矛盾将面临严峻挑战。合理调整能源结构、进一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改善能源产业的安全性、解决环境污染,单一的大电网集中供电解决上述问题存在困难,而分布式供电系统恰好可以在提高能源利用率、改善安全性与解决环境污染方面做出突出的贡献。因此,大电网与分散的小型分布式供电方式的合理结合,被全球能源、电力专家认为是投资省、能耗低、可靠性高的灵活能源系统,成为二十一世纪电力工业的发展方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能互补大型智能养猪产业生态化模式,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多能互补大型智能养猪产业生态化模式,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大学,未经安徽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0245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