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废旧煤矿硐室加固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000302.0 | 申请日: | 2020-09-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2792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5 |
发明(设计)人: | 宋功业;孙志磊;苏长芹;杨金强;刘萌;王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九州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E21D15/02 | 分类号: | E21D15/02;E21D17/00;E21D11/08;E21D20/00;E21D11/15;E21D11/10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李翩 |
地址: | 221116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废旧 煤矿 加固 方法 | ||
废旧煤矿硐室加固方法是为纵横向相交处的硐室的加固而设计的,属于安全设施领域;废旧煤矿硐室加固是通过在硐室部位增加加固设施而实现的;加固设施包括立柱、顶梁、顶板、壁板、拉铆钉、侧锚、加层梁、加层板;其中,顶梁位于立柱的顶端与立柱垂直固结;顶板位于顶梁的上部通过拉铆钉与巷道顶部结构固结,壁板位于立柱之间通过侧锚与巷道壁固结成整体;加层梁和加层板位于立柱的中部与立柱中部归结形成加层结构;为了拓展功能,在一层增设卫生设施;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能增加硐室的安全性能,也能增加硐室的使用功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公开的废旧煤矿硐室加固方法,是为纵横向相交处的硐室的加固而设计的,属于安全设施领域。
背景技术
煤矿开采时是沿着巷道向前推进的,煤炭开采时有重要的两条生命线,一条是开采煤炭的巷道,开采煤炭的巷道随着煤炭的开采不断延伸;另一条是运输线,就是将开采后的煤炭运输到主井或副井再被运出;开采煤炭的地下运输线也有两条,一条是开采煤炭形成的巷道,是临时运输线;另一条是转运线,将被开采的煤炭转运到主井或副井的相对固定的线路;一般来说,这两条线路大多不在同一条直线上,而且存在一定的高度差;开采运输线和转运线相交部位设置一个过渡空间,被称为硐室,采煤时用作材料设备的临时堆放,人员临时休息的场所;
开采运输线是煤炭被开采后留下深深的巷道,这些巷道的支护都是临时性的,在技术落后、安全不被重视的年代,这些巷道都是用木棒、木板进行支撑的,当这些木材腐烂或其他原因丧失支护能力时,这些巷道就会塌陷;这就是采矿区地面经常出现大面积塌陷的由来;现在技术相对先进,安全受到极大重视的情况下,巷道大多采用钢筋混凝土支护,支护成本高,安全性能相对提高很多,但毕竟是临时设施,当煤炭被开采完毕后,如果废弃不用,则采取灌浆回填的方法使巷道密实;若保留则必须加固;
转运线具有共用性,支护相对牢固,当采煤完成或,这部分巷道平时可作为地下储藏室,战时可作为人防工程用,对相关的巷道硐室进行加固、改造,就是相对安全的储藏室或人防工程;本发明公开的废旧煤矿硐室加固方法可以达到上述目的。
发明内容
本方案的具体做法是:如图1所示,在原有硐室增加一些梁、板、柱、顶板、壁板,就可以使硐室安全可靠,并增加了使用功能;如将加层改造后的一楼增设卫生设施,在二楼设置厨卫设施,就可以满足临时人员生活的简单条件,至于硐室照明、给水、换气,可在副井中设置相关设施,污水排放,可以在主井中增加相应设施,就可以解决。
所述废旧煤矿硐室加固设施是,加固设施是由立柱、顶梁、顶板、壁板、拉铆钉、侧锚、加层梁、加层板组成的;所述立柱是沿硐室的巷道壁垂直布置的杆状部件;优先推荐采用22号工字钢制作,两相对的立柱的上翼缘和腹板上距顶部的适当的位置设置有长90毫米的100号角钢制作的牛腿,立柱通过螺栓将顶梁连接在牛腿上,中部通过牛腿、螺栓和加层梁连接成整体结构;立柱的底部与硐室地面连接成整体;上部立柱与立柱、顶梁和中部加层梁之间围成的空档以及下部立柱与立柱、中部加层梁和硐室地面之间围成的空档安装壁板。
所述顶梁是水平设置在立柱顶端的杆状部件,优先推荐采用18号工字钢制作,顶梁两端的下翼缘板上留有螺栓孔,通过螺栓与立柱的顶端连接;顶梁上部水平设置顶板;顶梁的下翼缘板的下部与立柱距离500毫米处中间间隔2米处设置长60毫米的8号槽钢,槽口朝下,壁板通过槽钢垂直设置在顶梁和加层梁之间。
所述顶板是位于顶梁的上部的钢筋混凝土板,优先推荐采用预制构件制作;顶板面间隔0.5米的距离预留直径30毫米的孔洞,孔洞由长100毫米外径38毫米,壁厚3毫米的钢管制作,孔洞在钢筋混凝土板面上呈梅花形布置,顶板是水平设置在顶梁上的板状部件,顶板上部贴近巷道顶部结构,通过拉铆钉与巷道顶部结构固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九州职业技术学院,未经九州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0030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墙面装饰复合材料、制备方法及应用
- 下一篇:一种多功能生态油旋风分离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