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单体电池的并联成组筛选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987280.5 | 申请日: | 2020-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6555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03 |
发明(设计)人: | 张绍虹;朱骞;郑英;向顺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长安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385 | 分类号: | G01R31/385;G01R31/389;G01R31/396 |
代理公司: | 重庆华科专利事务所 50123 | 代理人: | 唐锡娇 |
地址: | 401133 重庆市江***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单体 电池 并联 成组 筛选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单体电池的并联成组筛选方法,包括:确定所有单体电池在常温环境下、低温环境下的实际容量和直流内阻,确定在常温环境下、低温环境下单体电池的容量阈值范围和内阻阈值范围,将满足筛选条件的单体电池筛选为一组。筛选为一组的多个单体电池并联能组成电池包,其能使电池包内各单体电池之间的一致性更高,提升电池包的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新能源汽车电池系统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单体电池的并联成组筛选方法。
背景技术
电动汽车以“电动化、零排放”的特点成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主要发展方向,为保障电动汽车产业的健康发展,动力电池的应用问题越来越受大家关注。为满足汽车对动力性与续航能力的要求,通常需要将多个单体电池采用串联或者并联的方式组成电池包,再将多个电池包连接组成动力电池,以提高电池系统对外的电压与容量输出能力。在单体电池大规模生产过程中,由于生产材料与工艺等问题,很难保证单体电池之间的一致性,当单体电池之间存在一定差异时,电池包的实际输出能力就会受到限制,随着动力电池的使用,单体电池之间的这种差异性会被逐渐放大,这将严重影响整车的性能,甚至引起安全问题。
针对单体电池不一致的筛选,容量、电压、SOC、内阻等常作为特征量用于表征单体电池之间的差异性。现有的单体电池成组筛选方法存在如下问题:(1)单体电池筛选特征量较为粗糙,未考虑单体电池是用于并联成组,还是用于串联成组,未针对连接方式的不同而筛选不同的特征量,从而造成单体电池的筛选要求过于严格或者筛选失效等问题;(2)筛选特征量的选择较多,单体电池筛选成组的合理性和一致性不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单体电池的并联成组筛选方法,以使电池包内各单体电池之间的一致性更高,提升电池包的性能。
本发明所述的单体电池的并联成组筛选方法,包括:
S1、在常温环境下对所有单体电池进行恒流放电测试,得到常温环境下各个单体电池的实际容量,在常温环境下各个单体电池恒流放电过程中分别选择高SOC、中SOC、低SOC进行n秒脉冲放电测试,得到常温环境下各个单体电池在高SOC、中SOC、低SOC时脉冲放电第1秒的直流内阻和脉冲放电第n秒的直流内阻;在低温环境下对所有单体电池进行恒流放电测试,得到低温环境下各个单体电池的实际容量,在低温环境下各个单体电池恒流放电过程中分别选择高SOC、中SOC、低SOC进行n秒脉冲放电测试,得到低温环境下各个单体电池在高SOC、中SOC、低SOC时脉冲放电第1秒的直流内阻和脉冲放电第n秒的直流内阻;
S2、确定常温环境下单体电池的容量阈值范围Ⅰ以及在高SOC、中SOC、低SOC时脉冲放电第1秒的内阻阈值范围和脉冲放电第n秒的内阻阈值范围,确定低温环境下单体电池的容量阈值范围Ⅱ以及在高SOC、中SOC、低SOC时脉冲放电第1秒的内阻阈值范围和脉冲放电第n秒的内阻阈值范围;
S3、将满足筛选条件的单体电池筛选为一组;其中,所述筛选条件为:常温环境下实际容量在容量阈值范围Ⅰ内,且常温环境下在高SOC、中SOC、低SOC时脉冲放电第1秒的直流内阻和脉冲放电第n秒的直流内阻都在对应的内阻阈值范围内,且低温环境下实际容量在容量阈值范围Ⅱ内,且低温环境下在高SOC、中SOC、低SOC时脉冲放电第1秒的直流内阻和脉冲放电第n秒的直流内阻都在对应的内阻阈值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长安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重庆长安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8728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