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宫颈癌后装放疗施源器有效
申请号: | 202010985354.1 | 申请日: | 2020-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5773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22 |
发明(设计)人: | 张鲁燕;张丹丹;彭玉香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鲁燕 |
主分类号: | A61M36/10 | 分类号: | A61M36/10;A61M36/12;A61N5/10 |
代理公司: | 青岛科通知桥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73 | 代理人: | 张晓 |
地址: | 256622 山东省滨州市滨***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宫颈癌 放疗 施源器 | ||
一种宫颈癌后装放疗施源器,包括塞筒组件、塞杆组件、防护组件、显示屏和充气泵。塞杆组件可滑动设于塞筒组件内。防护组件可转动设于塞杆组件内。塞杆组件分别与显示屏和充气泵相连。塞筒组件包括塞管、前定位气囊和后定位气囊。塞杆组件包括塞杆、施源管和宫腔气囊。塞杆内设有施源管腔,施源管腔内设有施源管。施源管内设有放射源。塞杆前部设有宫腔气囊,宫腔气囊与充气泵相连。防护组件包括内管。本发明可快速准确的对宫颈癌后装放疗施源器进行定位,且定位牢固,可以将子宫内壁撑起,将病灶部位很好的展露出来;照射区域和角度可以调整,大大减小放疗对非病变组织的伤害,最大可能的减小放疗的副作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宫颈癌后装放疗施源器。
背景技术
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女性恶性肿瘤中居第二位,仅次于乳腺癌。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持续感染,与宫颈癌的发生密切相关,可以通过定期筛查和注射疫苗预防宫颈癌。我国自20世纪50年代末期就积极开展了宫颈癌的防治工作,全国宫颈癌死亡率从20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90年代下降了69%。但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个体性行为等行为方式的改变,宫颈癌危险暴露因素的增加,使宫颈癌患病率下降缓慢,现处于持续不降的“平台期”并略有升高。宫颈癌在我国女性恶性肿瘤死亡排名中占第二位,患病率位居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的首位。在宫颈癌的治疗中,放疗治疗是常用的治疗方法。后装放疗施源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治疗方法。腔内治疗主要针对阴道原发病灶及临近浸润区,腔内治疗根据具体情况可以选择不同的阴道施源器,或者采用组织间插植治疗,以达到控制肿瘤,保护临近器官的目的。但现有的后装放疗施源器固定不牢固,容易滑脱跑位,不能完全展现病灶部位,容易出现不能完全对病灶部位进行放疗,或者对很多的良好组织进行放疗,对良好组织造成破坏,给患者造成很大的伤害,不利于患者的快速康复。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宫颈癌后装放疗施源器。
本发明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宫颈癌后装放疗施源器,包括塞筒组件、塞杆组件、防护组件、显示屏和充气泵。
所述塞杆组件可滑动的设于塞筒组件内。所述防护组件可转动的设于塞杆组件内。
所述塞杆组件通过导线与显示屏相连,所述塞杆组件通过导管与充气泵相连。
所述塞筒组件包括塞管、前定位气囊和后定位气囊。
所述塞管的前部设置有前定位气囊和后定位气囊。后定位气囊为弧形的形状,与宫颈口外部的形状吻合。
所述塞管上设置有用于放置前定位气囊和后定位气囊的凹槽,所述前定位气囊和后定位气囊通过导气管与充气泵相连,所述导气管上设置有压力控制阀。
所述塞杆组件包括塞杆、施源管和宫腔气囊。
所述塞杆的前部设置有槽口一。所述槽口一为半圆槽口。
所述塞杆内设置有施源管腔,所述施源管腔内设有施源管。所述施源管内设置有放射源。
所述塞杆的前端设置有外半球形封头。
所述塞杆的前部设置有两个宫腔气囊,所述塞杆上设置有放置宫腔气囊的凹槽,所述宫腔气囊为扇形结构,所述宫腔气囊的开口朝向槽口一方向。
所述宫腔气囊通过导气管与充气泵相连。
所述防护组件包括内管,所述内管可在塞杆内转动。
所述内管的前端设置有内半球形封头。
所述内管内设置有防护腔。
所述内管的前部设置有槽口二。
进一步的,所述塞管的后端设置有挡板和限位板,所述挡板位于限位板的前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鲁燕,未经张鲁燕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8535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