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物联网云平台的智能植物生长气体环境调节装置与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985313.2 | 申请日: | 2020-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5613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1 |
发明(设计)人: | 张立双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领珂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9/18 | 分类号: | A01G9/18;A01G9/24 |
代理公司: | 北京和鼎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95 | 代理人: | 宋超 |
地址: | 230031 安徽省合肥市蜀山***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联网 平台 智能 植物 生长 气体 环境 调节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基于物联网云平台的智能植物生长气体环境调节装置,包括植物培养箱,植物培养箱中部竖直插接有隔离板,隔离板左侧为气体环境调节腔,且右侧为植物种植腔,植物种植腔顶部左侧铰接有气体循环盖,气体循环盖右侧通过紧固螺栓和植物培养箱相互螺接紧固,气体循环盖中部滑动贯穿插接有气体导向隔板,气体导向隔板顶部通过抵接弹簧和气体循环盖顶部弹性连接,气体循环盖右侧底部固定有风机安装罩壳,本发明能够对多组植物进行种植培养,能够对植物种植腔内部进行散热循环,通过输气泵将气体净化箱内的KMnO4气体输送植物种植腔内,去除乙烯等有害气体,从而保证培养的气体组分能够保证的合适的区间范围内,使植物能更好地生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植物生长领域,具体涉及基于物联网云平台的智能植物生长气体环境调节装置与方法。
背景技术
是植物通过根吸收土壤中的水分、矿物质和无机物,再通过叶片吸收二氧化碳,然后通过太阳光进行光和作用,最后将这些养分转化成有机物,并储存在植物体内,有机物的不断转化和积累,使得植物细胞进行生长、分裂,之后植物就由小到大,然后开花结果。
所以植物的生长动力一切都来自于大自然,土壤只是为植物的生长提供基质,土壤中的养分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与阳光才是植物生长的根本,基于这些,现在不是已经有无土栽培技术了吗?只要为植物提供养分、二氧化碳和阳光,植物就能生长。
现有的植物植物生长气体环境调节装置存在不足之处,一是无法对培养装置内部的气体做循环流通,会对植物的生长造成抑制,二是植物在生长过程中会消耗培养装置内部的营养成分,无法提供新的营养气体供植物去吸收消耗。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基于物联网云平台的智能植物生长气体环境调节装置与方法。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基于物联网云平台的智能植物生长气体环境调节装置,包括植物培养箱,所述植物培养箱中部竖直插接有隔离板,所述隔离板左侧为气体环境调节腔,且右侧为植物种植腔;
所述植物种植腔顶部左侧铰接有气体循环盖,所述气体循环盖右侧通过紧固螺栓和植物培养箱相互螺接紧固,所述气体循环盖中部滑动贯穿插接有气体导向隔板,所述气体导向隔板顶部通过抵接弹簧和气体循环盖顶部弹性连接,所述气体循环盖右侧底部固定有风机安装罩壳,所述风机安装罩壳内安装有进风机,所述气体循环盖左侧顶部安装有风机安装罩壳,右侧所述风机安装罩壳内安装有出风机,所述植物种植腔内均匀设置有种植插板,所述种植插板左右两端开设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槽内固定有连接弹簧,所述连接弹簧另一端固定有插块,所述隔离板、植物培养箱侧壁分别开设有和插块相配合的插槽。
优选地,所述气体环境调节腔设置有气体环境调节装置,所述气体环境调节装置包括CO气瓶、第一导气阀、O气瓶、第二导气阀、输气泵、气体净化箱、单向阀,所述气体环境调节腔内底部固定有安装槽,所述CO气瓶、O气瓶均滑动插接固定于安装槽内,所述CO气瓶出口与第一导气阀通过输送管道贯穿隔离板通入植物种植腔内,O气瓶通过输送管道贯穿隔离板通入植物种植腔内,所述气体净化箱设于安装槽右侧,所述气体净化箱顶部与第一单向阀、通过输送管道贯穿隔离板通入植物种植腔内,所述输气泵均安装于每组输送导管上。
优选地,所述进风机顶部贯穿气体循环盖套接有进气管、所述出风机底部贯穿气体循环盖套接有出气管。
优选地,所述进气管、出气管导口处均设置有过滤网板,所述过滤网板上固定有螺纹管,所述螺纹管分别和进气管、出气管相螺接。
优选地,所述种植插板顶部均匀设置有种植槽。
优选地,所述气体净化箱内填充有KMnO气体。
优选地,所述气体环境调节腔正面合页安装有取放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领珂数据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安徽领珂数据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8531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