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植物纤维类布制品的脱酸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980640.9 | 申请日: | 2020-09-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2714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23 |
发明(设计)人: | 张溪文;陈炳铨;施文正;徐绍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众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6M10/02 | 分类号: | D06M10/02;D06M10/06;D06M11/44;D06M11/76;D06G1/00;D06M101/06 |
代理公司: | 杭州合信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337 | 代理人: | 沈自军 |
地址: | 310063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植物纤维 制品 脱酸 方法 | ||
本申请提供一种植物纤维类布制品的脱酸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使用等离子体气流对植物纤维类布制品表面进行处理;2)将脱酸剂雾化后浸润植物纤维类布制品表面进行脱酸处理。该方法在不破坏植物纤维类布制品和其表面染料、颜料、墨迹的前提下完成对布制品的脱酸。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布制品的脱酸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植物纤维类布制品的脱酸方法。
背景技术
植物纤维是一种自然界中常见的纤维,它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果胶质、树胶质和一些非纤维素糖。构成植物纤维的基础物质是纤维素,是由葡萄糖分子束状平行排列、经糖苷链连接起来的聚合物。植物纤维呈丝状或絮状,对植物的枝干具有支撑、连接、包裹、填充等作用。植物到达成熟期后,植物纤维会相应出现胶质化、角质化、木质化,如棉、麻等植物,这时的植物纤维不溶于水,称为粗纤维,此时可将植物纤维纺成纱,再将纱织成坯布,最后经过印染加工为成品布,将成品布进一步加工即可制成生活中常见的布料制品,如(布袋、锦旗、袖章等)。
由于时间或者存放环境等原因,植物纤维类布制品容易出现酸化(如上世纪制成的袖章和唐卡等布制品),酸性环境下,纤维素会在氢离子的催化作用下发生水解,纤维素长链发生断裂,使得布制品整体强度和粘结度下降,导致布制品质地脆弱,表面的墨迹、染料容易脱落,造成布制品的损坏和信息的丢失,对历史文化的传承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有必要对酸化的植物纤维类布制品进行脱酸。
与普通的纤维素制品不同,在长期放置下,植物纤维类布制品由于其疏松的表面很容易吸附大量的有机污渍和灰尘,并滋生细菌,使得布制品加速酸化。由于布制品表面有机污渍和灰尘的覆盖,纤维素表面亲水性的羟基等基团无法暴露在表面,使得布制品表面表现为惰性,即酸化的布制品在宏观上呈现疏水性。
如果直接采用水性脱酸液进行脱酸,则布制品表面的疏水性会影响脱酸液的渗透和扩散,使得脱酸效果不均匀,不明显。若对酸化布制品采用常规水洗或酒精等有机物清洗以去除其表面惰性层,其机械揉搓的清洗过程容易破坏本就酸化脆弱的布纤维;若采用传统的蒸汽熏蒸等方式去除惰性层,则容易破坏布制品表面复杂的水性敏感或油性敏感的染料、颜料、墨迹等,使处理后的布制品表面出现褪色、晕染等。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如何在不破坏植物纤维类布制品和其表面染料、颜料、墨迹的情况下,完成对植物纤维类布制品脱酸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植物纤维类布制品的脱酸方法。
一种植物纤维类布制品的脱酸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使用等离子体气流对植物纤维类布制品表面进行处理;
2)将脱酸剂雾化后浸润植物纤维类布制品表面进行脱酸处理。
上述技术方案中,采用等离子体气流对植物纤维类布制品进行处理,可以消除布制品纤维素表面的污渍层,使得布制品的亲水性增强,此外,等离子体处理过程向布制品中引入了偶极子使得布制品表面纤维素相互交联,进而提高了植物纤维类布制品的表面吸附强度,能够在在不破坏植物纤维类布制品和其表面染料、颜料、墨迹的情况下,完成对布制品的脱酸,脱酸过程成本较低,操作简单,脱酸效果明显。
以下还提供了若干可选方式,但并不作为对上述总体方案的额外限定,仅仅是进一步的增补或优选,在没有技术或逻辑矛盾的前提下,各可选方式可单独针对上述总体方案进行组合,还可以是多个可选方式之间进行组合。
可选的,所述等离子体气流由阴极电弧放电产生。阴极电弧式放电是在低气压条件下阴阳极之间低电压高电流的气体放电现象,阴极电弧中的带电粒子包括电子,正负离子等,阴极电弧等离子体中电子占到绝大多数。阴极电弧放电过程产生的等离子体为低温等离子体,低温等离子体放电过程中电子的温度很高,但是离子等重粒子的温度较低,使得整个体系呈现低温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众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杭州众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8064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