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地下工程抗浮隔震结构体系在审
申请号: | 202010979831.3 | 申请日: | 2020-09-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4579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7 |
发明(设计)人: | 张延年;汪青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延年 |
主分类号: | E02D31/12 | 分类号: | E02D31/12;E02D31/08;E02D27/34;E02D29/045;E02D19/06;E02D19/18 |
代理公司: | 沈阳之华益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21218 | 代理人: | 刘凤桐 |
地址: | 110075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地下工程 抗浮隔震 结构 体系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地下工程抗浮隔震结构体系,本发明属于建筑结构领域,包括抗拔桩、透水砂层、传力横梁、大口径承载耗能筒、大口径抗浮耗能筒、锚头锚固端、抗浮钢筋和抗浮承载固定板,地下结构的下方设置地下结构底板,地下结构底板的两侧设置压顶梁,地下结构底板和压顶梁的下方设置混凝土垫层,在混凝土垫层下方的两侧分别设置地下连续墙外芯,在地下连续墙外芯的外侧设置止水帷幕,在地下连续墙内芯中的下方设置抗拔桩,在两个地下连续墙外芯之间设置三层耗能筒,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能兼具承载隔震和抗浮能力,有效限制地下水浮力作用,整体结构能保证当水位下降时提供足够承载力、在水位上升时提供足够抗浮拉力,实现有效的隔震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结构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地下工程抗浮隔震结构体系。
背景技术
随着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充分发展,地下建筑物的应用已经十分广泛。在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地下水产生的上浮力较大,地下建筑物的抗浮问题成为了地下结构与建筑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需要重点控制的问题。抗浮设计通常采用的方法是通过结构的自身重量和建筑物的上部负重以及一定的抗浮措施来共同抵抗地下水浮力,但当受到突发暴雨或地形影响的局部不透水层时,结构的上浮风险系数就会加大,一般降浮措施将受到严重考验,因此有必要采取一定的措施适当地增加地下结构的抗浮安全系数,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对于传统抗浮方案,需进行抗浮验算,并采用相应的应对措施。对既有的地下结构进行抗浮方案的改造,一方面会产生一些混凝土的凿除和钢筋的植筋,对地下结构体系的耐久性设计及外包防水层的整体性均有较大影响,另一方面很大程度上影响施建工期,增加人力、物力及财力,现有发明的抗浮体系存在一定局限,体系不能保证上浮时的纵向整体稳定性。因此,亟需发明一种抗浮控制结构,能够提供较好的整体稳定性,并将上浮限制在安全范围内,不对地下结构造成危害,因此,现阶段的地下抗浮结构需要在水位上浮时,提供逐渐增加的拉力,在水位下降时,能够提供符合需求的承载力,降低损失,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保证,减少事故的发生率。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地下工程抗浮隔震结构体系,能兼具承载隔震和抗浮能力,有效限制地下水浮力作用,整体结构能保证当水位下降时提供足够承载力、在水位上升时提供足够抗浮拉力,实现有效的隔震效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地下工程抗浮隔震结构体系,包括抗浮传力箍筋一、地下结构、抗浮传力箍筋二、地下结构底板、混凝土垫层、连接钢筋、地下连续墙外芯、地下连续墙内芯、高阻尼混凝土、抗拔桩、透水砂层、溢流管、集水井、传力横梁、大口径承载耗能筒、大口径抗浮耗能筒、锚头锚固端、抗浮钢筋、抗浮承载固定板、压顶梁和止水帷幕;
地下工程抗浮隔震结构体系的结构中,地下结构的下方设置地下结构底板,地下结构底板的两侧设置压顶梁,地下结构底板和压顶梁的下方设置混凝土垫层,在混凝土垫层下方的两侧分别设置地下连续墙外芯,在地下连续墙外芯的外侧设置止水帷幕,在地下连续墙外芯的内部设置地下连续墙内芯,在地下连续墙内芯中的下方设置抗拔桩,在地下连续墙内芯内部的空腔设置高阻尼混凝土,在两个地下连续墙外芯之间设置三层耗能筒,第一层、第三层为大口径承载耗能筒,第二层为大口径抗浮耗能筒,下方的第三层大口径承载耗能筒的下方设置传力横梁,传力横梁的左右两端伸进地下连续墙外芯固定连接,在地下结构底板、混凝土垫层中设置若干连接钢筋,采用若干抗浮传力箍筋一,其一方面对连接钢筋进行锚固连接,另一方面套住第一层的大口径承载耗能筒和第二层的大口径抗浮耗能筒,采用若干抗浮传力箍筋二,其一方面和传力横梁固定连接,另一方面套住第二层的大口径抗浮耗能筒和第三层的大口径承载耗能筒,设置抗浮钢筋穿过地下结构底板、混凝土垫层,并且抗浮钢筋伸进地下连续墙内芯内,并竖直设置在地下连续墙内芯的中心,抗浮钢筋的下方和抗拔桩固定连接,抗浮钢筋通过上方设置的锚头锚固端与地下结构底板锚接,锚头锚固端位于地下结构底板的上表面,在地下连续墙内芯中的抗浮钢筋上设置若干抗浮承载固定板,在两个地下连续墙外芯之间设置透水砂层,集水井设置在地下连续墙外芯的外侧低于混凝土垫层的位置,设置溢流管一端和透水砂层连通,另一端和集水井联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延年,未经张延年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7983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5G通讯的列车电能数据采集分析系统
- 下一篇:一种硝基苯硼酸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