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叠前道集和VSP资料联合层控Q模型建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977891.1 | 申请日: | 2020-09-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1377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16 |
发明(设计)人: | 赵海波;包燚;裴江云;赵忠华;王成;冯磊;侯维丽;张在金;韩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V1/28 | 分类号: | G01V1/28;G01V1/30 |
代理公司: | 大庆知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3115 | 代理人: | 马微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叠前道集 vsp 资料 联合 模型 建立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地震勘探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叠前道集和VSP资料联合层控Q模型建立方法。该方法包括:对输入地震数据进行预处理,通过数据分选形成共中心点CMP道集;将叠前CMP道集,进行Q偏移处理;在过VSP井地震剖面窗口内拾取Q值;利用谱比法在VSP资料中求取得到连续的不同时间的Q值曲线;通过插值平滑处理建立层控构造模型;利用VSP资料得到的Q值曲线标定构造模型层内Q值;构造模型层控约束下叠前地震数据和VSP资料联合建立的Q模型。本发明提供的叠前道集和VSP资料联合层控Q模型建立方法,建立地震数据保真提高分辨率所需要的准确Q值模型,建立的Q模型还可用于叠前数据、Q偏移等一切依赖品质因子Q的技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地震勘探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叠前道集和VSP资料联合层控Q模型建立方法。
背景技术
地下地层并非完全弹性介质,地震波传播过程中因为大地吸收、衰减、耗散引起子波频率降低、相位畸变、振幅降低等,中浅层大地吸收衰减比深层更严重,高频地震波吸收衰减比低频成分严重,大地吸收衰减会严重降低地震成果的垂向和横向分辨率,从而降低微小地质体刻画能力越强,降低地震勘探成功率。
通常采用地层品质因子Q描述大地对地震波的吸收衰减程度,而反Q滤波和Q偏移是常用的提高地震分辨率技术手段,上述方法的关键是求取研究区准确的品质因子Q值模型,而利用反射地震很难求得准确Q值。
VSP(垂直地震剖面)资料可以提取到下行波振幅、速度等信息,同时拥有较常规反射地震更好的信噪比和分辨率,利用VSP资料求Q值成为研究目标。自上世纪六十年代起很多学者开始研究利用VSP资料计算Q值的方法,形成谱比法、谱模拟法、振幅衰减法、上升时间法、信号解析法、匹配法等方法和技术。Stainsby,Tommy Tocerud,高静怀等专家在时间域和频率域用VSP资料进行大地吸收衰减研究。本发明的理念是构造约束下叠前地震数据和VSP资料联合建立Q模型新方法,构造约束方面是为了明确沉积和构造运动边界,而利用叠前数据进行不同Q值扫描拾取Q值基于视觉判断,需要VSP资料提供的井点位置准确Q值进行指导和标定,本发明是利用3种资料综合建立模型,而重要的一环就是求取VSP-Q值进行标定。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了叠前道集和VSP资料联合层控Q模型建立方法,以克服现有技术中Q值模型定义不准确,导致地震数据保真分辨率较低的缺陷。
(二)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叠前道集和VSP资料联合层控Q模型建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对输入地震数据进行预处理,通过数据分选形成共中心点CMP道集;
步骤S2、将S1形成的叠前CMP道集,进行Q偏移处理;
步骤S3、在过VSP井地震剖面窗口内拾取Q值;
步骤S4、利用谱比法在VSP资料中求取得到连续的不同时间内Q值曲线;
步骤S5、通过插值平滑处理建立构造模型;
步骤S6、利用VSP资料得到的-Q值曲线标定构造模型层内Q值;
步骤S7、构造约束下叠前地震数据和VSP资料联合建立的Q模型。
优选地,步骤S1具体包括对原始数据进行静校正、去噪、振幅补偿、反褶积、反褶积后去噪、剩余静校正、反几何扩散补偿处理,通过数据分选形成共中心点CMP道集。
优选地,所述步骤S2中,通过公式(1)进行Q偏移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7789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