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中医诊疗结果智能配药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010973560.0 | 申请日: | 2020-09-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9047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20 |
发明(设计)人: | 刘建涛;武新亮;蒙文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市宝坻区人民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J3/00 | 分类号: | A61J3/00;F26B21/08 |
代理公司: | 湖南企企卫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3257 | 代理人: | 任合明 |
地址: | 301800 ***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中医 诊疗 结果 智能 配药 设备 | ||
一种基于中医诊疗结果智能配药设备,包括壳体,壳体内设有托套,托套连接出水管,出水管上设有流量计和第一电动阀,托套设有储罐,储罐连接下料管,下料管上设有第二电动阀和光电传感器,壳体内安装称重器,称重器上安装加热装置,加热装置上设有药碗,壳体内设有鼓风机,壳体内设有吸尘器,还包括设于壳体外的控制器。本装置适用于家用中药材的自动熬煮或医院、诊所等代熬场所,本装置清除了药材中混杂的粉末灰尘,提高了药材的洁净度,能够降低熬煮之后药汤的过滤难度,且药材处于阴凉通风处,能够延长其保存寿命,储罐内的药材也可供人们多次熬煮使用,且相对于大型的配、抓药系统,本装置能够自动完成药材计量、除末、加水、熬制等工作。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配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基于中医诊疗结果智能配药设备。
背景技术
中国是中草药的发源地,中国大约有12000种药用植物,这是其他国家所不具备的,在中草药中药资源上我们占据垄断优势。古代先贤对中草药和中医药学的深入探索、研究和总结,使得中草药得到了最广泛的认同与应用。但由于中药配药、抓药、熬药等步骤过于繁琐,尽管已经有现有技术针对于配、抓药进行了智能化操作,但后续步骤依然会耽误较长时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中医诊疗结果智能配药设备,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缺陷。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基于中医诊疗结果智能配药设备,包括壳体,其特征在于:壳体的顶面中部开设第一通孔,壳体的顶面开设数个第二通孔,第二通孔均匀分布于第一通孔的四周,壳体内设有顶部开口的托套,托套的内壁底面固定连接捅针的下端,捅针为中空结构且顶部和底部均开设有与之内部相通的水槽,托套的底面固定连接出水管的上端,出水管上设有流量计和第一电动阀,托套的四周设有数个与第二通孔一一对应的储罐,储罐均从第二通孔内穿过且与之接触配合,储罐的顶部均开口且带有与之配合的罐盖,储罐的底部均套装罩体,储罐的底部均固定连接下料管的上端,下料管上均设有第二电动阀和光电传感器,储罐的外周均开设数个与之内部相通的条形槽,条形槽均匀分布于对应的下料管的四周,条形槽均位于对应的罩体内,下料管的下方均设有顶部开口的槽道,壳体的内壁底面固定安装称重器,称重器的顶部固定安装加热装置,加热装置的顶部设有药碗,槽道均倾斜设置且其下端朝向药碗,出水管的下端同样朝向药碗,壳体内设有鼓风机,鼓风机的出风口连接数个风管的一端,风管与罩体一一对应且与之连接,壳体内设有吸尘器,储罐的顶部均连接吸尘管的一端,吸尘管的另一端均连接吸尘器的进气口,吸尘器另连接一吸尘管朝向药碗,还包括设于壳体外的控制器,控制器分别与第一电动阀、第二电动阀、流量计、光电传感器、称重器、加热装置、吸尘器电路连接。
如上所述的一种基于中医诊疗结果智能配药设备,所述的储罐均为透明材质,壳体外周设置与储罐一一对应的观察窗。
如上所述的一种基于中医诊疗结果智能配药设备,所述的吸尘管的一端均设置滤网。
如上所述的一种基于中医诊疗结果智能配药设备,所述的储罐的底部以及罩体均为弧形结构,储罐分别与对应的罩体插接配合,储罐与吸尘管同样采用插接方式连接。
如上所述的一种基于中医诊疗结果智能配药设备,所述的加热装置的顶部固定安装U型限位环。
如上所述的一种基于中医诊疗结果智能配药设备,所述的药碗的两侧均设有托耳。
如上所述的一种基于中医诊疗结果智能配药设备,所述的壳体内固定安装一面开口的盒体,盒体的一侧固定连接进气管的一端,进气管的另一端贯穿壳体且与之固定连接,盒体的另一侧与鼓风机的进风口连通,盒体内插接有干燥剂盒。
如上所述的一种基于中医诊疗结果智能配药设备,所述的控制器电路连接蜂鸣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市宝坻区人民医院,未经天津市宝坻区人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7356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