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配位化合物衍生的Co9 有效
申请号: | 202010967801.0 | 申请日: | 2020-09-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6404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31 |
发明(设计)人: | 赵媛;蒋侃睿;熊威;张小娟;郝凌云;袁虎;顾梦梦 | 申请(专利权)人: | 金陵科技学院 |
主分类号: | B01J27/043 | 分类号: | B01J27/043;B01J35/02;B01J35/10 |
代理公司: | 南京泰普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60 | 代理人: | 姜露露 |
地址: | 2111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化合物 衍生 co base sub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配位化合物衍生的Co9S8/多孔碳复合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复合催化剂制备的技术领域。按照质量份数包括:钴前驱体、2‑巯基咪唑、二甲基甲酰胺和4,4‑联吡啶。本发明选取含活性巯基的2‑巯基咪唑为有机配体,通过活性巯基与金属Co2+发生配位,之后由4,4‑联吡啶将已经配位的2‑巯基咪唑连成二维平面,通过一步热解制备出Co9S8/多孔碳复合催化剂。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复合催化剂制备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配位化合物衍生的Co9S8/多孔碳复合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碳材料形态特征的不断开发和功能性的不断改进,其在催化领域的应用也是越来越广泛。有研究表明,负载型的催化剂相比未负载的催化剂具有活性高、分布均匀、成本低、稳定性好等优点,这与碳载体本身发达的微孔结构、电子传导性、表面的弱酸性以及催化剂中载体与金属的协同催化作用有关。杂原子掺杂碳材料可以有效的提高碳材料自身的电催化性能,这其中尤以氮掺杂的碳材料研究最为广泛。氮掺杂到碳材料中可以有效的打破碳骨架中共轭π电子结构的平衡,促进电荷的离域化,增强碳骨架表面自由载流子的密度,实现对碳骨架的电子结构的有效调控,从而赋予惰性的碳材料高效的氧还原电催化活性。而氮掺杂的碳载体对氧还原性能的调控程度主要取决于掺氮构型:石墨化氮构型能够显著提升催化电流;吡啶型氮能够促进反应沿着高效的四电子路线进行,从而提升反应的起始电位和催化选择性。因此,如何可控的实现高活性氮构型的有效掺杂,是获得高性能碳载复合催化剂的关键问题之一。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配位化合物衍生的Co9S8/多孔碳复合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配位化合物衍生的Co9S8/多孔碳复合催化剂,按照质量份数包括:
7-10份的钴前驱体、6-9份的2-巯基咪唑、75-85份的二甲基甲酰胺和与二甲基甲酰胺等份数的4,4-联吡啶。此处的二甲基甲酰胺为过量是为了让前驱体充分反应。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钴前驱体为硫酸钴、醋酸钴、硝酸钴或者氯化钴。
一种如上所述的配位化合物衍生的Co9S8/多孔碳复合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钴前驱体和2-巯基咪唑置于二甲基甲酰胺中磁力搅拌25-40min,反应得到混合溶液一;
步骤二、向混合溶液中加入4,4-联吡啶,待4,4-联吡啶完全溶解后得到混合溶液二;
步骤三、将混合溶液二转移至聚四氟乙烯反应釜中,高温反应,待反应结束后自然冷却至室温,清洗、干燥制得干燥的Co9S8/多孔碳前驱体;
步骤四、将Co9S8/多孔碳前驱体放入管式炉中,在氮气保护的环境下升温至500-800℃,并热解2.5-3.5小时,得到Co9S8/多孔碳复合催化剂。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步骤三中的高温反应条件为:130℃-160℃下反应22-26小时。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步骤三中的清洗、干燥具体包括以下流程:向Co9S8/多孔碳前驱体中加入大量的水,并超声10分钟后转移至抽滤瓶开始抽滤:先往滤纸上加入少量的水,吸去抽滤瓶中部分空气,使滤纸紧贴在漏斗底上;然后加入大量的水,水与二甲基甲酰胺相溶,去除二甲基甲酰胺;重复上述流程3-5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金陵科技学院,未经金陵科技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6780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