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无装药的传爆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965629.5 | 申请日: | 2020-09-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2928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15 |
发明(设计)人: | 李东传;王丽丽;曹振斌;张晨;连旭;邹雪岩;王源;余海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42D1/04 | 分类号: | F42D1/04;F42B3/22 |
代理公司: | 大庆知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3115 | 代理人: | 陈爱华 |
地址: | 10000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无装药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油气井测井领域,属于一种无装药的传爆装置。它解决了传统传爆管需要内装置炸药属于爆炸物品存在易爆危险性的问题。一种无装药的传爆装置,包括端面(1)、管体(2);所述端面(1)与管体(2)、柱状突起(4)连接;所述管体(2)用于套在被起爆的导爆索等部件的端头,可被径向挤压变形,保持端面(1)与被起爆的导爆索等部件的端头紧密接触;所述端面(1)上设有柱状突起(4)、线形槽(5)、凹坑(6),其中端面(1)、管体(2)围成内腔(3),端面(1)连接在管体(2)上并围成内腔(3),端面(1)上有处于中心的凹坑(6),凹坑(6)的另一面对应柱状突起(4)。本发明可以代替传爆管安装在导爆索的端头上接受雷管的起爆,具有操作简单、可靠性好、安全性高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油气井测井领域,属于一种无装药的传爆装置。
背景技术
用雷管起爆导爆索时,雷管与导爆索的连接方式有两种,对接和搭接,对接是将导爆索端头插入雷管前接的对接槽内,用专用工具挤压槽壁变形固定住导爆索,搭接是将导爆索与雷管端头重迭20mm左右用黑胶布等缠紧。这两种连接方式均存在连接后就不能分开的缺陷。用于油气井射孔的传爆管(申请号:CN02231799.6)涉及的传爆管内装有炸药,但存在内部装有炸药易由高温、撞击等因素引起爆炸的缺陷。
本发明利用线形槽将端面分成多个小单元,将其套在导爆索端头,柱状突起插入导爆索药心保持药心密度并有效减缓受热时挥发,受到雷管爆炸冲击时,端面沿着线形槽裂解成微小的金属颗粒周向密集散射,撞击到导爆索药心将其引爆。最终实现保护导爆管端面、耐温、安全引爆导爆索的目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提供一种无装药的传爆装置,可以保护导爆管端面、耐温、安全引爆导爆索。
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无装药的传爆装置包括端面、管体;
所述端面与管体、柱状突起连接;
所述管体用于套在被起爆的导爆索等部件的端头,可被径向挤压变形,保持端面与被起爆的导爆索等部件的端头紧密接触;
所述端面上设有柱状突起、线形槽、凹坑,其中端面、管体围成内腔,端面连接在管体上并围成内腔,端面上有处于中心的凹坑,凹坑的另一面对应柱状突起。
所述多个线形槽从不同方向将端面分成多个细小单元,并且也可省略。
所述柱状突起外径略小于导爆索装药直径,并且也可省略。
所述凹坑用于降低柱状突起的壁厚。
附图说明:图1是本发明的整体结构图;图2是本发明的俯视结构图;图3是本发明的在导爆索上的安装图。
图中:1-端面、2-管体、3-内腔、4-柱状突起、5-线形槽、6-凹坑、7-导爆索包覆层、8-药心。
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述:一种无装药的传爆装置包括端面1、管体2;
所述端面1与管体2、柱状突起4连接;
所述管体2用于套在被起爆的导爆索等部件的端头,可被径向挤压变形,保持端面1与被起爆的导爆索等部件的端头紧密接触;
所述端面1上设有柱状突起4、线形槽5、凹坑6,其中端面1、管体2围成内腔3,端面1连接在管体2上并围成内腔3,端面1上有处于中心的凹坑6,凹坑6的另一面对应柱状突起4。
所述多个线形槽5从不同方向将端面1分成多个细小单元,并且也可省略。
所述柱状突起4外径略小于导爆索装药直径,并且也可省略。
所述凹坑6用于降低柱状突起4的壁厚。
现场使用时,将本发明的无装药的传爆装置套在导爆索端头上,柱状突起4插入导爆索包覆层7中压紧药心8,用专用工具挤压管体2使其夹紧导爆索包覆层7,保持药心密度并有效减缓受热时挥发。起爆时,可实现与雷管的轴向自由对接,雷管爆炸轴向输出能量,无装药的传爆装置受到雷管爆炸冲击时,端面沿着线形槽5裂解成微小的金属颗粒周向密集散射,撞击到导爆索药心将其引爆。最终实现保护导爆管端面、耐温、安全引爆导爆索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6562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