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风机在审
申请号: | 202010964767.1 | 申请日: | 2020-09-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9662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8 |
发明(设计)人: | 方浪;黄立壮 | 申请(专利权)人: | 开平市永强风机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D17/16 | 分类号: | F04D17/16;F04D25/08;F04D29/42;F04D29/44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廖华均 |
地址: | 529367 广东省江门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风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风机,风机包括叶轮、主壳体和内壳体,主壳体设置有进风口和出风流道,叶轮设置在主壳体中,内壳体设置在主壳体中,内壳体的侧壁与主壳体内的侧壁之间构成环形的导风斜腔流道。气流沿轴向从进风口进入风机,从叶轮出流后通过导风斜腔流道汇聚引流至出风流道,实现气流沿叶轮径向出流至出风流道轴流导向的流通,实现轴向进风和轴向出风。本发明可广泛应用于通风技术领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风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风机。
背景技术
现行离心风机的流动方向基本是轴向进风、径向出风,这对于管道布局方式影响较大,整体空间利用率低。其中蜗壳导向产生的非对称性会造成尺寸较大浪费,且蜗壳本身的导向偏于2维,无法实现轴向进轴向出风,因而如何用更小空间实现离心风机性能提升是行业中一大难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之一,实现气流轴向进轴向出,本发明提供一种风机,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所提供的风机包括叶轮、主壳体和内壳体,所述主壳体设置有进风口和出风流道,所述叶轮设置在所述主壳体中,以所述叶轮的旋转轴为参考轴,以垂直于所述参考轴的平面为参考面,沿所述参考轴所在的直线,所述进风口设置在所述主壳体的一端,所述出风流道设置在所述主壳体的另一端;所述内壳体设置在所述主壳体中,所述内壳体的侧壁与所述主壳体内的侧壁之间构成环形的导风斜腔流道,以所述导风斜腔流道至所述参考轴所在直线的距离为参考,所述导风斜腔流道的近端连接至所述出风流道,所述导风斜腔流道的远端用于连通至所述进风口。
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中,所述进风口沿参考轴所在直线在参考面的投影面积设为S1,所述主壳体沿所述参考轴所在直线在所述参考面的投影面积设为S2,S1与S2的比值K不小于0.25、不大于1。
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中,所述导风斜腔流道的倾斜面与所述参考轴所在直线的夹角设为斜度角A,斜度角A大于0、不超过50°。进一步地,斜度角A介于15°至39°之间。
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中,所述叶轮的顶面与所述参考面的夹角设为B,B不小于0、不大于45°。进一步地,B大于0、小于21°。
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中,所述主壳体的内侧设置为倾斜壁,所述内壳体的侧壁设置为倾斜壁,沿所述参考轴所在的直线,所述主壳体倾斜壁的起始端至终止端的距离设为H,所述内壳体倾斜壁的终止端至所述主壳体倾斜壁的终止端的距离设为L,L与H的比值不小于0.2、不大于0.8。
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中,风机包括挡风板,所述挡风板可转动地设置在主壳体上,挡风板用于挡住所述进风口。
本发明的实施例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气流沿轴向从进风口进入风机,从叶轮出流后通过导风斜腔流道汇聚引流至出风流道,实现气流沿叶轮径向出流至出风流道轴流导向的流通,实现轴向进风和轴向出风。本发明可广泛应用于通风技术领域。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风机的结构图;
图2为风机的内部视图;
图3为风机的内部视图;
图4为风压值、噪音值和K值的变化曲线图;
图5为风压值和斜度角A的变化曲线图;
图6为同噪音值下风压值与B的变化曲线图,图中噪音值设定为67;
图7为风压值、噪音值和L/H的变化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开平市永强风机实业有限公司,未经开平市永强风机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6476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