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空调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0962454.2 | 申请日: | 2020-09-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8383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27 |
发明(设计)人: | 周敏;唐亚洲;张恒;路海滨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1/0063 | 分类号: | F24F1/0063;F24F11/65;F24F11/84;F24F11/86;F24F11/871;F24F13/30;F24F110/10;F24F110/12;F24F140/12;F24F140/20 |
代理公司: | 青岛联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1 | 代理人: | 马萍华 |
地址: | 266510 山东省青***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空调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调装置,在室外换热器的换热量大于需求换热量时,通过流路切换机构控制至少一个室外换热器的工作状态进行切换,从冷凝状态切换为蒸发状态或者从蒸发状态切换为冷凝状态,从而改善机组运行的室内外负荷平衡、冷媒合理分布,改善压缩机驱动设备可靠性、扩大空调的运行工况范围、提升用户舒适度,改善机组运行工况、提升压缩机效率、耗电量高、有利于节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空调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为增强机组的能力,两管制大容量空调机组的风扇和换热器配合形式一般采用以下三种结构形式设计(分别如图1中a、b、c所示):a)两个换热器、两个节流元件、一个风扇;b)两个换热器、两个节流元件、两个风扇;c)一体式长管路换热器、一个节流元件、一个风扇。若单模块机组不能满足工程所需能力,会采用多模块组合形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空调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室外换热器换热量过大时导致的压缩机频繁启停、无法工作、效率低、耗电量高的技术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空调装置,包括压缩机、室外风扇和至少两个并联的室外支路,所述室外支路包括节流装置和室外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装置还包括:
流路切换机构,用于受控切换所述室外换热器的工作状态;
控制模块,用于在所述空调装置的运行模式为制热模式、所述室外换热器的换热量大于需求换热量时,控制所述流路切换机构动作,使至少一个室外换热器的工作状态从蒸发状态切换为冷凝状态;用于在所述空调装置的运行模式为制冷模式、所述室外换热器的换热量大于需求换热量时,控制所述流路切换机构动作,使至少一个室外换热器的工作状态从冷凝状态切换为蒸发状态。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相对现有技术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本发明空调装置在室外换热器的换热量大于需求换热量时,通过流路切换机构控制至少一个室外换热器的工作状态进行切换,从冷凝状态切换为蒸发状态或者从蒸发状态切换为冷凝状态,从而改善机组运行的室内外负荷平衡、冷媒合理分布,改善压缩机驱动设备可靠性、扩大空调的运行工况范围、提升用户舒适度,改善机组运行工况、提升压缩机效率、耗电量高、有利于节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a-1c是现有技术两管制空调机组系统示意图。
图2a-2c是现有技术三管制空调机组系统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双风扇、双换热器的两管制单模块空调装置的系统循环原理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二的单风扇、双换热器的两管制单模块空调装置的系统循环原理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三的双管制多模块空调装置模块组合的系统循环原理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四的双风扇、双换热器的三管制单模块空调装置的系统循环原理图(全部制冷/制热模式)。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四的双风扇、双换热器的三管制单模块空调装置的系统循环原理图(主制冷模式)。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四的双风扇、双换热器的三管制单模块空调装置的系统循环原理图(主制热模式)。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五的单风扇、双换热器的三管制单模块空调装置的系统循环原理图(全部制冷/制热模式)。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六的三管制多模块空调装置模块组合的系统循环原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未经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6245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