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椎间植入件和用于它的插入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961623.0 | 申请日: | 2020-09-1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1581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9 |
| 发明(设计)人: | T·比德尔曼 | 申请(专利权)人: | 比德尔曼技术有限责任两合公司 |
| 主分类号: | A61F2/44 | 分类号: | A61F2/44;A61F2/46 |
| 代理公司: | 中国贸促会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1038 | 代理人: | 许剑桦 |
| 地址: | 德国多***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植入 用于 插入 装置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椎间植入件,包括:本体,其设置成插入椎间空间中;及中空空间(10),其设置在本体中,并设置成在其中容纳插入装置(100)的驱动杆(110)的接合部分(111),可通过侧壁(2)中的开口(11)从本体外部进入,开口为细长,以当接合部分处于中空空间内时允许椎间植入件和插入装置绕旋转轴线(R)相对彼此至少从第一角度位置枢转至第二角度位置,椎间植入件还包括至少第一抵靠表面(21)和第二抵靠表面(22),它们各自设置成与形成在插入装置处的抵靠表面(123)接合,以当插入装置在第一或第二角度位置中紧密抵靠椎骨植入件时在椎间植入件和插入装置之间提供形锁合连接。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系统,其包括椎间植入件和插入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椎间植入件和用于该椎间植入件的插入装置。该椎间植入件和插入装置可以用于例如在椎间盘受损情况下的脊柱融合。
背景技术
腰椎或胸椎的椎间融合手术是一种最常进行的仪器化脊柱融合手术。其中,已知用于腰椎的椎间融合的外科手术方法包括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PLIF)、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TLIF)、前路腰椎椎间融合术(ALIF)、前-侧向ALIF和侧向椎间融合。
在US2017/0056194A1中介绍了椎间植入件和用于插入该椎间植入件的装置,该椎间植入件和装置例如适用于TLIF。椎间植入件包括顶表面、底表面、在顶表面和底表面之间延伸的侧壁以及形成在椎间植入件内的中空空间,该中空空间可通过细长开口进入,该细长开口延伸穿过侧壁的凹入部分。中空空间成形为接收插入工具的驱动杆的接合部分。椎间植入件包括至少两个彼此面对的引导表面,该引导表面设置成由插入工具的套筒的、可运动地保持驱动杆的部分来滑动接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或可选的椎间植入件以及用于该椎间植入件的插入装置,它们有扩大的应用领域。
该目的通过根据本申请的椎间植入件以及通过根据本申请的、包括这种椎间植入件和插入装置的系统来解决。本申请还给出了进一步的发展形式。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椎间植入件,包括:本体,所述本体设置成插入椎间空间中;中空空间,所述中空空间设置在本体中,并设置成在其中容纳插入装置的驱动杆的接合部分,中空空间可通过开口而从本体外部进入,其中,所述开口为细长的,以便当接合部分处于中空空间内时允许椎间植入件和插入装置绕旋转轴线相对彼此至少从第一角度位置枢转至第二角度位置,椎间植入件至少还包括第一抵靠表面和第二抵靠表面,所述第一抵靠表面和第二抵靠表面各自设置成与形成在插入装置处的抵靠表面接合,以便当插入装置在第一角度位置中或在第二角度位置中紧密抵靠椎骨植入件时在所述椎间植入件和插入装置之间提供形锁合连接。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系统,所述系统包括前述的椎间植入件以及插入装置,所述插入装置包括:传动轴,所述传动轴在其端部处设置有接合部分;引导套筒,所述引导套筒可运动地保持和引导传动轴,并优选是在套筒的自由端处包括相应的抵靠表面和可选的引导表面;以及其中优选是,接合部分能够在中空空间内采取第一构造和第二构造,在所述第一构造中,接合部分能够枢转,在所述第二构造中,接合部分紧密抵靠椎间植入件。
椎间植入件设计成允许插入装置相对于椎间植入件枢转以及通过形锁合连接而使得椎间植入件相对于插入装置锁定在至少两个枢转位置。与基于摩擦的力锁合连接相比,这种形锁合连接更坚固。这提高了在椎间植入件的插入过程中的安全性,在该插入过程中通常需要较大力。
而且,能够将椎间植入件插入由与插入装置的形锁合连接所确定的固定位置,且在需要时能够在释放形锁合连接之后调整植入件的位置和使得植入件相对于插入装置枢转,同时植入件仍与该插入装置安全连接。通过这样的处理过程,能够校正植入件的位置。
根据还一方面,椎间植入件可以包括超过两个不同表面,以便确定用于在椎间植入件和插入装置之间的形锁合连接的不同枢转角度。因此,通过单个椎间植入件,可能有通向椎间空间的不同进入通路,并能够实施不同的手术技术。因此,椎间植入件的应用领域能够进一步扩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比德尔曼技术有限责任两合公司,未经比德尔曼技术有限责任两合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6162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变速比控制装置及变速比异常判定方法
- 下一篇:半导体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