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H型钢翻身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0951190.0 | 申请日: | 2020-09-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2512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06 |
发明(设计)人: | 金敏翔;王笛;阙子雄;杜冰冰;水峰;冯林涛;胡诚安;张杰;张建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精工钢结构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C1/24 | 分类号: | B66C1/24;B66C13/08 |
代理公司: | 绍兴市越兴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20 | 代理人: | 蒋卫东 |
地址: | 3120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型钢 翻身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H型钢的翻身装置,涉及建筑钢结构技术领域,包括平台、分布于平台上的多根胎架梁、设于每根胎架梁端部的旋转臂、以及可起吊H型钢的起吊装置;所述旋转臂的长度与H型钢的厚度匹配。本发明通过起吊装置,将H型钢放置在旋转臂上,利用H型钢的自重放下倒地,旋转臂托住H型钢下翼缘,使H型钢与地面缓慢的接触,减少撞击,并且使H型钢翘起一定的高度,减少了构件碰伤和脱离起吊装置(脱钩)的风险。构件倒地后,完成翻身。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H型钢翻身装置,属于建筑钢结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建筑钢结构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建筑结构采用钢结构的形式进行施工,同时对构件的加工制作的外观质量、生产安全方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钢结构中的主要截面形式之一的H型钢构件,在制作时通常需进行大量的翻转工作,翻转时难免会存在一些安全和质量的风险隐患。以当前的生产形式加工时存在以下风险:
(1)H钢构件在制作时需要翻身时,构件倒地和吊起均与地面或支撑架进行碰撞,翼缘经常磕碰处凹槽,不便于修补。
(2)对于自重较大的H型钢构件,在翻身离开地面那一瞬间,抓钩受力发生突变,抓钩有脱钩的风险。
故为了最大化保证构件质量,确保生产安全,有鉴于此,本申请人提供一种H型钢翻身装置,本案由此而生。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H型钢翻身装置,解决构件翻身时造成的翼缘碰伤及翻身时构件脱钩的风险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H型钢翻身装置,包括平台、分布于平台上的多根胎架梁、设于每根胎架梁端部的旋转臂、以及可起吊H型钢的起吊装置;所述旋转臂的长度与H型钢的厚度匹配。
进一步地,所述旋转臂为Z型,依次包括朝上的脚部、横向的腹部和朝下的头部;所述胎架梁端部设有端板,所述腹部与所述端板转动连接;所述头部的重量大于脚部的重量。
进一步地,所述头部设有加重缀板。
进一步地,所述腹部与端板通过螺栓和固定于端板上的铰接板铰接,实现旋转臂的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起吊装置包括起重机、钢丝绳、以及设于钢丝绳两端的抓钩。
进一步地,所述胎架梁设有三个,均匀布置,并通过连接钢板焊接固定。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通过起吊装置,将H型钢放置在旋转臂上,利用H型钢的自重放下倒地,旋转臂托住H型钢下翼缘,使H型钢与地面缓慢的接触,减少撞击,并且使H型钢翘起一定的高度,减少了构件碰伤和脱离起吊装置(脱钩)的风险。构件倒地后,完成翻身。
本发明能实现如下技术效果:
(1)采用本发明翻身装置,对于H型钢在制作时可减少构件翼缘碰伤,提高构件外观质量。
(2)采用本发明翻身装置,降低了构件翻身过程中的危险系数,更好的保障工人安全作业。
(3)本发明翻身装置,设备改造费用小,简单易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H型钢翻身装置的整理结构;
图2为本实施例H型钢翻身装置中旋转臂局部结构图;
图3、图4、图5为H型钢翻身装置实际使用过程图。
标注说明:平台1,胎架梁2,端板3,旋转臂4,连接钢板5,脚部6,腹部7,头部8,加重缀板9,铰接板10,螺栓11,钢丝绳12,抓钩13(注:其中部件6、7、8、9、10、11为部件4的局部细节零件板)。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精工钢结构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浙江精工钢结构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5119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自膨胀弯曲的耳蜗电极
- 下一篇:螺母盒及其制备方法,以及车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