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胰岛素泵高精度智能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949601.2 | 申请日: | 2020-09-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4391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9 |
发明(设计)人: | 王永鑫;王磊杰;梁灏方;高之鹏;王朝杰;王韶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瑞宇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M5/20 | 分类号: | A61M5/20;A61M5/31;A61M5/315 |
代理公司: | 北京惟盛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855 | 代理人: | 杨青 |
地址: | 451162 河南省郑州市黄海路与***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胰岛素泵 高精度 智能 控制 方法 | ||
一种胰岛素泵高精度智能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两段驱动杆同轴伸缩式胰岛素泵吸入规定量的胰岛素药液:操控按键控制区,智能控制模块控制动力系统启动,动力系统驱动一级伸缩传动机构和二级伸缩传动机构收缩,将预制式的针剂装入到注射机构内;(2)操控两段驱动杆同轴伸缩式胰岛素泵推出药液;(3)重复步骤(1)和(2)进行下一次药液泵送。本发明采用两段式驱动杆结构的设计思路,在增加一次药液量的前提下,使得胰岛素泵体积变得更精巧,便于携带;注射泵步进机构的分级精度提高;药液推出量的精度提升,并减少关键部件在运动转换状态时候的冲击和磨损,提升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胰岛素药液高精度智能注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糖尿病是一种危害社会人类健康的慢性疾病,其危害程度在所有疾病中目前已位列第三位,并且在继续提高。控制血糖的波动范围可以防止各种严重并发症的产生,现在公认注射胰岛素是控制血糖最为有效的方式。传统的注射方式为人工注射。目前,开发出一种便携式的医疗设备,代替人胰腺中胰岛素的分泌,从而使血糖达到类似生理状态下的理想调控水平是医生和患者共同的期盼。在科学共同体的长期努力下,目前国内外已经有多家公司研制出了便携式的胰岛素泵,并投入应用。这种胰岛素泵是由注射泵、储药器和与之相连的输液管组成,它基本用途是按照人体需要的剂量将胰岛素注射到使用者的皮下,保持全天血糖稳定,以达到控制糖尿病的目的。但是每次胰岛素的注射量都非常小,如何高精度控制胰岛素的注射量,并同时要求注射泵的体积小巧、方便操作,这是一个急需要解决的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结构紧凑、体积小、操作方便、易于控制注射量的胰岛素药液高精度智能注射控制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胰岛素药液高精度智能注射控制方法,采用两段驱动杆同轴伸缩式胰岛素泵进行操作;两段驱动杆同轴伸缩式胰岛素泵包括壳体,壳体内设有两段式注射驱动系统、动力系统和智能控制模块,动力系统和智能控制模块位于两段式注射驱动系统右侧,动力系统位于智能控制模块上方,壳体外部右侧设有与智能控制模块连接的按键控制区;两段式注射驱动系统包括均沿垂直方向设置的一级伸缩传动机构、二级伸缩传动机构和注射机构,动力系统与一级伸缩传动机构传动连接,二级伸缩传动机构安装在一级伸缩传动机构内部并与一级伸缩传动机构传动连接,注射机构设置在二级伸缩传动机构的上端部,传感器组件设置在二级伸缩传动机构下端与壳体底部之间,传感器组件通过信号线与智能控制模块连接;
所述的注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两段驱动杆同轴伸缩式胰岛素泵吸入规定量的胰岛素药液:操控按键控制区,智能控制模块控制动力系统启动,动力系统驱动一级伸缩传动机构和二级伸缩传动机构收缩,将预制式的针剂装入到注射机构内;
(2)操控两段驱动杆同轴伸缩式胰岛素泵注入到人体皮下:操控按键控制区,智能控制模块控制动力系统启动,动力系统驱动一级伸缩传动机构先伸长,一级伸缩传动机构伸长到极限时,传感器组件将信号传输给智能控制模块,智能控制模块控制动力系统的转速降低,以减轻一级伸缩传动机构与二级伸缩传动机构之间的冲击力度,接着二级伸缩传动机构开始伸长,直到二级伸缩传动机构伸长到最大极限位置后智能控制模块控制动力系统关闭;在动一级伸缩传动机构和二级伸缩传动机构伸长的过程中,注射机构内针剂的药液被推出,胰岛素药液被注射到人体的皮下;
(3)重复步骤(1)和(2)进行下一次注射。
壳体包括扣合为一体的底盖和上壳,底盖内左侧设有设置有固定座,固定座上设有顶部敞口的定位孔,固定座上表面设有下定位环,上壳内壁左侧设有位于下定位环正上方的上定位环,上定位环、下定位环和定位孔的中心线重合。
动力系统包括马达组件和马达齿轮,马达齿轮安装在马达组件的动力输出轴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瑞宇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郑州瑞宇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4960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石墨烯负载过渡金属氮化物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下一篇:点片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