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妇产科宫腔可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10938002.0 | 申请日: | 2020-09-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0676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06 |
发明(设计)人: | 张艳亭;郭烘宇;刘雯;寇应琳;侯晨辉;聂文静;马海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A61B17/42 | 分类号: | A61B17/42;A61M1/00;A61B90/00 |
代理公司: | 成都其高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51244 | 代理人: | 任坤 |
地址: | 450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妇产科 可视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妇产科宫腔可视系统,包括吸引管和设于吸引管内的摄像组件,包括吸引管包括设于吸引管内的主管、减压管和可视管,所述主管的一端设有吸引口,所述摄像组件设于可视管内靠近吸引口的一端且与吸引口相对应,所述摄像组件包括底座、设于底座上的镜头和线路板,所述线路板上设有与镜头连接的CMOS图像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和CMOS图像传感器通过控制机构连接液晶显示模块,所述控制机构包括中心控制模块、连接中心控制模块的视频采集模块、射频处理模块、电源模块和通信模块;本发明提供的可视系统,采用二合一结构、在不改变现行手术方法的基础上,增加可视化功能,减少宫血逆流又便于操作者,避免盲刮,达到手术微创的目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妇产科宫腔可视系统。
背景技术
妇产科宫腔手术主要指妇女的人工流产,也包括放置或取出宫内节孕器,残留骨片或异物取出等,早期人工流产手术是吸宫术和钳刮术两种,这些传统的妇科手术是存在盲目性,完全靠操作医生的手感,医生在不能直视的情况下进行的,可靠性较低,容易引起子宫穿孔、残留出血、继发不孕等并发症。
传统负压吸宫人工流产手术操作方法是:操作者用吸头接上橡皮管,橡皮管一端接上负压吸引器。将吸头轻轻地进入宫腔直至宫底,然后把吸头退出少许,用脚踏吸引器开关,负压表的吸力在400-500mmHg,吸头即在宫腔内转动寻找孕囊着床部位,一般孕囊多着床于宫底之前后壁,找到孕囊时,即在该处轻轻转动,及上下抽动,吸尽组织,再向宫腔四周转动吸引一次,可感觉宫腔逐渐缩小,宫壁紫贴吸头,表示胎盘组织已经吸净,此时,先捏紧橡皮管后再取出吸头,注意不要带负足进、出颈管。
传统负压吸宫人工流产手术是凭借操作者的经验和手感在宫腔内进行盲目操作;不能准确地确定孕囊在宫腔里面的位置以及判断胚胎组织是否清除干净,全程手术过程是在非直接可视的条件下进行的,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在孕囊发育早期,孕囊的体积较小时,操作者使用负压吸引管对宫腔进行吸刮时,需要大面积刮宫,对子宫损伤比较大,易造成吸宫不全等并发症,由于负压物理因素以及宫腔器械的引入,会对迷走神经施加刺激,引起孕妇的痛苦以及孕妇全身的不良反应。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所提出的问题,而提供一种妇产科宫腔可视系统,采用二合一结构、在不改变现行手术方法的基础上,增加可视化功能,减少宫血逆流又便于操作者,避免盲刮,达到手术微创的目标。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妇产科宫腔可视系统,包括吸引管和设于吸引管内的摄像组件,包括吸引管包括设于吸引管内的主管、减压管和可视管,所述主管的一端设有呈圆弧形弯曲的吸引口,所述摄像组件设于可视管内靠近吸引口的一端且与吸引口相对应,所述摄像组件包括底座、设于底座上的镜头和线路板,所述线路板上设有与镜头连接的CMOS图像传感器,所述减压管内靠近吸引口的一端设连接有压力传感器的减压进口,所述减压管内远离吸引口的一端设有减压出口,所述压力传感器和CMOS图像传感器通过控制机构连接液晶显示模块,所述控制机构包括中心控制模块、连接中心控制模块的视频采集模块、射频处理模块、电源模块和通信模块。
优选的,所述主管、减压管和可视管之间通过设于吸引管内的隔板隔开设置,所述的用于隔开可视管的相邻两个隔板之间连接有滑板,所述底座滑动连接滑板。
优选的,所述镜头包括有依次连接的三片透镜和一片红外滤波片,所述红外滤波片设在所述的三片透镜与COMS图像传感器之间。
优选的,所述底座上还设有与线路板连接的近红外LED光源,所述近红外LED光源均匀排设于镜头的外部周向。
优选的,所述摄像组件连接有沿可视管长度方向设置的微调机构,所述微调机构包括设于可视管内的丝杆和导程块,所述丝杆的一端通过导程块连接底座,所述丝杆的另一端连接有电动驱动件或手动驱动件,所述导程块上设有与中心控制模块连接的位移传感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未经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3800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发动机罩左右侧铰链加工工艺
- 下一篇:一种醋酯纤维素纤维织物的染色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