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海底管道水下带压开孔作业水下安装的施工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937421.2 | 申请日: | 2020-09-0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2863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4 |
| 发明(设计)人: | 闫向峰;胡松;肖晓凌;李宗伟;向朝华;徐进;程微;高喜元;张捷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杉叶实业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6L1/16 | 分类号: | F16L1/16;F16L1/20;F16L41/04;E02D17/02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力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507 | 代理人: | 何姣 |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海底 管道 水下 带压开孔 作业 安装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适用于海底管道维护改造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海底管道水下带压开孔作业水下安装的施工方法,其包括除泥步骤、水泥配重层和防腐层清除步骤、打磨步骤、抛光步骤、保护框架组橇水下安装步骤、开孔机组合体安装步骤、测试步骤、开孔步骤和拆除步骤,其中,除泥步骤包括在海底管道的预安装机械三通部位下方除泥形成用于给潜水员在海底管道旁侧悬空作业提供操作空间的基坑。本发明,可以有效减少潜水员在作业活动时触底引起扬泥的现象发生,从而改善了施工处海水的能见度,并有效减小了潮汐大水流对潜水作业的影响,利于增加潜水员的水下工作时间,最终为在浑水、潮汐水流影响大的海况下对海底管道水下带压开孔创造了良好的施工条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海底管道维护改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海底管道水下带压开孔作业水下安装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海底管道是设于海床以用于输送石油、天然气及其他流体介质的管道。随着海底管道服役年限的不断增长,对海底管道的维护改造也会日益增多。其中,对在役海底管道水下带压开孔是海底管道应急抢修和管网改造所要求的必备应急反应能力。然而,现有技术中,海底管道水下带压开孔技术在具体应用中会存在以下两个问题:
1)在浑水、潮汐水流影响大的海况下,浮泥的存在会导致水下能见度极小或零能见度,从而难以保证水下安装过程的监测视线,进而会影响海底管道水下带压开孔的施工,然而,现有技术对此并没有给出有效的解决办法。
2)如果需要带压开孔的海底管道是用于输送天然气的管道,那么由于海底管道内存在高压天然气,带压开孔动作会存在燃爆的潜在高风险,因此要求整个开孔作业过程的每一步动作必须严格控制施工次序、施工精度和质量,然而由于需要下水安装的保护框架组橇重量和体积都比较大,且要求安装在指定位置,该组撬一旦在错误位置着泥,就不能再吊起更换位置,为此要求一次准确安放到位。另外开孔机组合体体积较大并受到其连接的配套液压管系的牵制,需在吊装状态下穿过保护框架组橇的天窗,水下安装空间极其受限,所以,现有技术,在施工安装开孔机组合体时,并没有有效的办法控制开孔机的水平度和开孔方位的精度。尤其是在浑水、潮汐水流影响大的海况下,则更难以控制开孔机的水平度和开孔方位的精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海底管道水下带压开孔作业水下安装的施工方法,其旨在解决现有技术在浑水、潮汐水流影响大的海况下无法对海底管道水下带压开孔作业以及难以控制开孔机水平度精度和开孔方位精度的技术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方案是:一种海底管道水下带压开孔作业水下安装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除泥步骤,在海底管道的预安装机械三通部位下方除泥形成用于给潜水员在海底管道旁侧悬空作业提供操作空间的基坑;
水泥配重层和防腐层清除步骤,清除所述预安装机械三通部位外的水泥配重层和防腐层;
打磨步骤,对所述预安装机械三通部位的纵向焊缝外轮廓进行打磨;
抛光步骤,对所述预安装机械三通部位进行抛光;
保护框架组橇水下安装步骤,在所述预安装机械三通部位外安装保护框架组橇,以使所述保护框架组橇罩于所述预安装机械三通部位外的海床上;
开孔机组合体安装步骤,将包括机械三通和开孔机的开孔机组合体穿过所述保护框架组橇的天窗进入所述保护框架组橇内,并将所述开孔机组合体安装定位于所述海底管道上;
测试步骤,对所述机械三通进行密封性能测试;
开孔步骤,通过所述开孔机组合体对所述海底管道进行开孔;
拆除步骤,将所述开孔机从所述开孔机组合体上拆除,并将所述开孔机穿过所述保护框架组橇的天窗,吊装回收到水面。
可选地,所述除泥步骤中,通过潜水员除泥作业形成所述基坑;且/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杉叶实业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杉叶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3742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内容分发网络主动式缓存交付方法及系统
- 下一篇:深水锚系连接板辅助工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