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配电柜数据采集端接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937132.2 | 申请日: | 2020-09-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1889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1 |
发明(设计)人: | 何梦桥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威爱浦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13/00 | 分类号: | H02J13/00;H02B1/30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任苇 |
地址: | 516000 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区小***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配电柜 数据 采集 端接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配电柜数据采集端接入方法,包括步骤一,配电柜观测;步骤二,安全等级判断;步骤三,采集端接入;步骤四,信号处理运算;步骤五,采集端回收;其中在上述步骤一中,人工选择框架采用8MF型的开口型钢,配电柜各功能室相互隔离,相对独立的配电柜,柜体防护等级为IP30或IP40;将选择的配电柜进行测量,记录配电柜数据,并仔细阅读配电柜参数书,将配电柜进行消毒;该配电柜数据采集端接入方法,操作简单,可以判断配电柜数据采集端安全等级,大大提高配电柜数据采集端安全性,保护用户隐私,同时通过配电柜数据采集端CPU可以在20ms运算42个单相回路的电流,运算速率快,保证配电柜正常运行,有利于用户使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配电柜数据采集技术领域,具体为配电柜数据采集端接入方法。
背景技术
配电柜分动力配电柜和照明配电柜、计量柜,是配电系统的末级设备,配电柜是电动机控制中心的统称,配电柜使用在负荷比较分散、回路较少的场合;通过配电柜数据采集端,应对负荷提供保护、监视和控制;传统配电柜数据采集端接入方法操作复杂,费时费力,不能判断配电柜数据采集端安全等级,降低配电柜数据采集端安全性,不利于保护用户隐私,同时传统配电柜采集端采集端CPU只能计算单个单相回路的电流,运算速率慢,不能保证配电柜正常运行;针对这些缺陷,设计配电柜数据采集端接入方法是很有必要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配电柜数据采集端接入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配电柜数据采集端接入方法,包括步骤一,配电柜观测;步骤二,安全等级判断;步骤三,采集端接入;步骤四,信号处理运算;步骤五,采集端回收;
其中在上述步骤一中,配电柜观测包括以下步骤:
1)人工选择框架采用8MF型的开口型钢,配电柜各功能室相互隔离,相对独立的配电柜,柜体防护等级为IP30或IP40;
2)将选择的配电柜进行测量,记录配电柜数据,并仔细阅读配电柜参数书,将配电柜进行消毒;
其中在上述步骤二中,安全等级判断包括以下步骤:
1)人工将配电柜采集端连接外界检测数据线,检查是否连接连接紧密,避免出现松动现象;
2)从外界检测数据线传入检测数据,先连续传入检测数据,再每隔10-15min传送一次;
3)人工检测数据的完整性与监测参数项的信息,根据信息的完整性判断安全等级是否合格;
其中在上述步骤三中,采集端接入包括以下步骤:
1)人工从外界发送验证提示信息至配电柜,根据配电柜数据选择合适的采集端连接口;
2)将采集端连接口连接外界数据线,再次检查是否连接连接紧密;
3)人工即可将数据通过外界数据线传输至配电柜数据采集端内部;
其中在上述步骤四中,信号处理运算包括以下步骤:
1)配电柜数据采集端CPU采用32微处理器,频率72Hz,20ms运算42个单相回路的电流,内置128K的Flash;
2)配电柜数据采集端CPU判断参数是否正确,并且建立连接,并根据信息建立信息表;
其中在上述步骤五中,人工通过配电柜数据采集端CPU断开数据连接,并拔下采集端连接口连接外界数据线,清洗灰尘,存放在阴凉处。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步骤一2)中配电柜参数需要进行归类存储。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步骤二3)中安全等级不合格的配电柜收集统一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威爱浦实业有限公司,未经广东威爱浦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3713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