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岩爆隧道施工平台在审
申请号: | 202010936470.4 | 申请日: | 2020-09-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9766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7 |
发明(设计)人: | 朱汉华;陈立平;应国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朗达工程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19/00 | 分类号: | E21D19/00;E21D9/1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一枝笔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791 | 代理人: | 张庆瑞 |
地址: | 3151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岩爆 隧道 施工 平台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岩爆隧道施工平台,包括防护罩、作业平台以及掌子面护板,防护罩用于隧道环向防护;掌子面护板用于前方防护;作业平台用于施工作业、且位于防护罩下方,作业平台一端为连接端,连接端突出于防护罩的一端;掌子面护板与作业平台的连接端连接,掌子面护板上设有孔洞。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防岩爆隧道施工平台,通过防护罩和掌子面护板的配合对施工作业空间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保护层,避免施工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因岩爆而发生伤亡事件,有效保证施工人员安全。炮眼打孔机可以穿过孔洞进行作业,隔着掌子面护板完成炮眼以及炸药的安装。作业平台在掌子面护板与防护罩之间,留有一定长度操作空间,方便初期支护的施做。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隧道施工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防岩爆隧道施工平台。
背景技术
岩爆是高地应力区地下工程中常见的一种卸荷破坏地质灾害现象,即岩体中聚积的变形能在地下工程开挖中突然猛烈释放,导致岩石爆裂并弹射出来的现象,轻微的岩爆仅有剥落岩片,无弹射现象,严重的可测到4.6级的震级,并伴有很大的声响,其原因是围岩应力超过其弹性极限,岩体内聚集的弹性变形能突然猛烈的释放且产生爆裂松脱、剥落、弹射甚至抛掷现象。它不仅严重威胁施工人员及设备的安全、影响施工进度,而且还会造成超挖、初期支护失效,严重时还会诱发地震,是世界性的地下工程难题之一,并受到世界各国相关学者的广泛关注。
目前在易发生岩爆的地段,主要采取锚杆支护、锚喷硅支护、钢纤维喷硅支护、钢支撑等多种支护方法有效的组合在一起来防止岩爆的发生,具体做法是爆破后立即向基岩拱部及侧壁喷射钢纤维或塑料纤维混凝土,再加设锚杆及钢筋网。上述喷射的混凝土均为刚性混凝土,即该混凝土凝固后其内的毛细孔率较高,粒子粘结力较差,这样所形成的混凝土构件在频繁的瞬间重压或冲击力作用下,容易导致混凝土构件极限承载而使构件表面出现龟裂、破损。因此,现有在地下工程开挖时,工作面的岩石上锚喷的混凝土层抗压强度低、凝固慢、塌落量大,更重要的是缺乏韧性、无回弹量、抗折强度低,易发生岩爆灾害。
现有的技术对于预防岩爆没有特别好的装置,特别对于解决掌子面防护和施工之间的矛盾没有特别好的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岩爆隧道施工平台,旨在解决现有的技术对于预防岩爆没有特别好的装置,特别是对于解决掌子面防护和施工之间的矛盾没有特别好的方案的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防岩爆隧道施工平台,包括:
防护罩,用于隧道环向防护;
作业平台,设置于隧道地面上、且位于所述防护罩下方,所述作业平台一端为连接端,所述连接端突出于所述防护罩的一端;以及
掌子面护板,与所述作业平台的连接端连接,用于前方防护,所述掌子面护板上设有孔洞。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作业平台包括作业面,所述作业面设有若干层,相邻所述作业面相连接,任一所述作业面与所述掌子面护板连接固定。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作业平台还包括若干组的支撑组件,各所述支撑组件分别与任一所述作业面连接,用于支撑所述作业面。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支撑组件包括:
立柱,一端与任一所述作业面连接,另一端为自由端;以及
脚垫,与所述立柱的自由端连接固定。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防护罩包括:
顶部防护罩,用于隧道顶部的防护;以及
边墙防护罩,与所述顶部防护罩连接固定,且用于隧道侧面的防护。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防护罩上设有钢筋网挂点。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防护罩上设有用施工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朗达工程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宁波朗达工程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3647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