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低压低产气井携液临界流量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935526.4 | 申请日: | 2020-09-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2743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03 |
发明(设计)人: | 王雨生;申洪;傅春梅;胡腾;罗国仕;帅永乾;李祖友;鲁光亮;周兴付;王旭;杨锦林;孙莉;丰剑;王浩儒;赵凯;黄琳钧;王皓;王倩;罗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南油气分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47/00 | 分类号: | E21B47/00;E21B47/06;G06Q50/02 |
代理公司: | 成都蓉信三星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106 | 代理人: | 王统国 |
地址: | 100027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低压 低产 气井 临界 流量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压低产气井携液临界流量控制方法,所述控制方法采取单次泡排排出少量液体、多次排出井筒积液的技术措施将低压、低产气井井筒内的积液排出。本发明针对于产水的低压、低产气井的生产特征,采用相反于常规泡沫排水工艺的技术措施,使井筒内形成的泡沫含水率较少、泡沫密度较小、泡沫表面张力较低,从而较大幅度的有效降低低压、低产气井泡排的连续携液临界流量,使低压、低产气井在较低的地层压力和较低的产气量井况下,就能够有效地将井筒内的积液连续排出,增强低压、低产气井的排水采气效果,使低压、低产气井持续稳定地生产,提高气田采收率和开发效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排水采气技术,具体是一种低压低产气井在排水采气过程中的携液临界流量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在气井的开采过程中,随着气井的地层压力不断降低,气井会不同程度地产出地层水或凝析水。在气井的开采中,把刚好能够将气井内的产出水携带出井筒的产气量称之为携液临界流量。
当气井的产气量大于携液临界流量时,气井能够依靠自身的产气量将产出水连续的顺利携带出井筒,气井依靠其自身的能量能够保持稳定生产。
随着持续开采深入,气井的地层压力逐渐降低致使气井的产气量也逐渐降低。当气井的产气量逐渐降低至小于携液临界流量时,气井的自身产气量不足以将产出水连续的携带出井筒,则需要外部人工介入进行排水采气处理;若不采取排水采气处理,气井内的产出水因沉积而增加气井回压,进而致使气井因生产压差减小而导致气井产气量降低,井筒内积液将进一步增加,严重时导致气井被淹停产。
因而,排水采气是产水气井的产气量无法正常携液时而实现正常排水的关键、必要技术措施。排水采气有多种工艺,这其中就包括了工艺简单、操作方便、成本低、适用范围广的泡沫排水工艺,其在气井开采中得到了最为广泛的应用。
泡沫排水工艺是利用气井中的气流搅动作用,使添加的泡沫剂与井筒中的产出水接触反应而生成泡沫,含水泡沫可大幅降低井筒内的积液密度、表面张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气井的携液临界流量,使得气井在当前产气量不变的情况下,利用产气量大于加入起泡剂并生成泡沫的携液临界流量而将井筒内的积液顺利排出井筒,满足气井的顺利排液和稳定生产的技术要求。
长期以来,泡沫排水工艺采取单次泡排排出液体尽可能多、施工次数少的技术措施将井筒内的积液泡排出。然而,此种技术措施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气井的携液临界流量,但其形成的泡沫含水量多、泡沫密度大、泡沫表面张力高,从而增加了混气液密度,这就要求气井仍应具有较高的地层压力及产气量。当此种技术措施应用于地层压力和产气量较低的低压、低产气井时,排水采气效果甚微、甚至无效。
综上所述,现有的泡沫排水工艺不适应于产水的低压、低产气井持续生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技术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使泡沫排水工艺有效适应于产水的低压、低产气井持续生产的低压低产气井携液临界流量控制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低压低产气井携液临界流量控制方法,所述控制方法采取单次泡排排出少量液体、多次排出井筒积液的技术措施将低压、低产气井井筒内的积液排出。
所述泡排的连续携液临界流量由如下模型确定:
式中,qc为气井泡排的连续携液临界流量,104m3/d;
P为井深某处的天然气压力,MPa;
A为气流通过油管的截面积,m2;
Z为压力P时的天然气偏差系数,无因次;
T为井深某处气流温度,K;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南油气分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南油气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3552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