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配电设备的智能监测故障分析方法和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0935329.2 | 申请日: | 2020-09-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3001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5 |
发明(设计)人: | 侯永涛;朱清峰;王殿魁;赵国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00 | 分类号: | G01R31/00;G06T11/2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博世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274 | 代理人: | 申健 |
地址: | 10003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配电 设备 智能 监测 故障 分析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配电设备的智能监测故障分析方法和系统,涉及电力系统,通过全面配置配电系统的数据来提高配电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并保障配电系统的安全性。具体方案包括:获取配电设备的基础数据;根据基础数据生成配电设备的电气连接图;监测配电设备的运行数据,根据运行数据与基础数据分析计算;以得到分析结果并处理;上传数据至监控设备,并接收监控设备的指令;其中,上传数据包括基础数据、运行数据和分析结果;指令包括监控指令和控制指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系统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配电设备的智能监测故障分析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由多种配电设备(或元件)和配电设施所组成的变换电压直接向终端用户分配电能的电力网络系统为配电系统。为了把控配电系统的安全性,配电设备中安装有智能仪表,用于对配电设备的相关数据(如电压、电流、功率因数、有功功率、无功功率、谐波等)进行监测。部分智能仪表还具有通信口,通过通信口向监控设备发送相关数据(如电流、电压等)。
但是,现有的智能仪表或监控设备只能确定出每个监测点的相关数据,不能获知整个配电系统的运行状态,当发生异常情况时,无法做到高效控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配电设备的智能监测故障分析方法和系统,用于改善监测数据片面化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配电设备的智能监测故障分析方法,用于智能仪表,包括如下步骤:智能仪表通过通信口获取配电设备的基础数据;智能仪表根据基础数据生成配电设备的电气连接图;智能仪表实时监测配电设备的运行数据,根据运行数据与基础数据进行分析计算;以得到分析结果并处理;智能仪表上传数据至监控设备,并接收监控设备的指令;其中,上传数据包括基础数据、运行数据和分析结果;指令包括监控指令和参数设置指令。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配电设备的智能监测故障分析方法,用于监控设备,包括如下步骤:监控设备发送监控指令至智能仪表;监控设备获取至少一个智能仪表的上传数据;其中,上传数据包括智能仪表获取配电设备的基础数据、运行数据和分析结果;监控设备根据基础数据生成配电系统图;其中,配电系统图包括至少一台配电设备;监控设备根据配电系统图和上传数据判断配电设备工作状态,确定是否发送控制指令至智能仪表。
第三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配电设备的智能监测故障分析系统,应用于智能仪表,包括:获取模块,被配置为通过通信口获取配电设备的基础数据、运行数据和获取监控设备的监控指令;指令包括监控指令和参数设置指令。生成模块,被配置为根据基础数据生成配电设备的电气连接图;处理模块,被配置为监测配电设备的运行数据,根据运行数据与基础数据分析计算;以得到分析结果并处理;发送模块,被配置为上传数据至监控设备;其中,上传数据包括基础数据、运行数据和分析结果;
第四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配电设备的智能监测故障分析系统,应用于监控设备,包括:发送模块,被配置为发送监控指令至智能仪表;获取模块,被配置为获取至少一个智能仪表的上传数据;其中,上传数据包括智能仪表获取配电设备的基础数据、运行数据和分析结果;生成模块,被配置为根据基础数据生成配电系统图;其中,配电系统图包括至少一台配电设备;处理模块,被配置为根据配电系统图和上传数据判断配电设备工作状态,确定是否发送控制指令至智能仪表。
上述方案中,由于本申请的智能仪表获取到了配电设备的基础数据,根据基础数据生成配电设备的电气连接图。同时智能仪表实时监测配电设备的运行数据,根据运行数据和基础数据进行分析计算;输出分析结果并进行显示和报警处理。本申请在常规智能仪表的基础上,将配电设备的所有相关数据信息都进行录入;若存在异常情况,则进行报警处理,从而提高配电系统运行的可靠性。本申请还包括监测设备,监控设备获取智能仪表的上传数据,基于智能仪表的数据生成关于所属配电设备的整个配电系统图,根据配电系统图可更便捷地分析当出现异常情况时快速处理,也可根据异常的运行数据进行参数调整,以保证整个配电系统的安全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3532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