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智能电极在审
申请号: | 202010930481.1 | 申请日: | 2020-09-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1217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3 |
发明(设计)人: | 胥红来;洪宇祥;黄肖山;刘涛;寇宇畅;李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博睿康科技(常州)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7/30 | 分类号: | G01N27/30;G01V3/00;A61N1/36;A61N1/05;A61B5/04 |
代理公司: | 常州至善至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409 | 代理人: | 赵旭 |
地址: | 213164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常武中路8***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 电极 | ||
本发明公开提供了一种智能电极。该智能电极包括:柔性基部,其构成为片状且一体成型;多个电极片,其被所述柔性基部包裹固定,所述电极片设有从所述柔性基部露出且适于与待接触物接触的接触区;电极线,其与所述电极片电连接并被所述柔性基部包裹,所述电极线的靠近所述电极片的一端构成为缓冲结构。本发明公开的实施方式通过采用柔性基部,使智能电极在植入后能够保证电极片的接触区能够更好的与待接触物保持接触状态。同时在电极线的靠近电极片的端部设置缓冲结构,能够缓冲智能电极受外力变形时电极线与电极片焊接处的受力状态,防止智能电极在使用时导致电极线与电极片的焊接区域断裂失效。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电极。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极在一些需要长期埋置在待接触物中的情况下,电极基部容易受到外力出现破损,导致电极损坏失效,需二次重新埋置电极。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局限,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电极,可解决电极在埋置时出现破损导致失效的问题。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供的智能电极包括但不限于:柔性基部,其构成为片状且一体成型;多个电极片,其被所述柔性基部包裹固定,所述电极片设有从所述柔性基部露出且适于与待接触物接触的接触区;电极线,其与所述电极片电连接并被所述柔性基部包裹,所述电极线的靠近所述电极片的一端构成为缓冲结构。所述多个电极片包括至少一个刺激用电极片和至少一个采集用电极片。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同时设置刺激用电极片和采集用电极片能够实现对待接触物的刺激,同时也能对待接触物产生的电信号进行采集的效果。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刺激用电极片和所述采集用电极片沿所述柔性基部的一个方向间隔排列设置。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多个电极片沿所述柔性基部的一个方向至少排成一列,在所述一列中,两个刺激用电极片分别位于两端,所述采集用电极片位于所述两个刺激用电极片之间。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刺激用电极片的接触区的面积大于所述采集用电极片的接触区的面积。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电极片的靠近侧边位置设有供所述电极线穿过的定位孔。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电极线焊接在所述电极片的与所述接触区相反的侧面,焊接区域呈直线段状。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智能电极还包括从所述柔性基部的一端延伸的连接部;所述电极线从所述柔性基部延伸至所述连接部并被所述连接部包裹,所述电极线在所述连接部内呈螺旋状排列。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柔性基部的周侧构成为光滑的弧面。
采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采用柔性基部,使智能电极在植入后能够保证电极片的接触区能够更好的与待接触物保持接触状态。
2.在电极线的靠近电极片的端部设置缓冲结构,能够缓冲智能电极受外力变形时电极线与电极片焊接处的受力状态,防止智能电极在使用时导致电极线与电极片的焊接区域断裂失效。
3.设置多个电极片,提高刺激信号的刺激强度和采集信号的信号清晰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智能电极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智能电极的电极片与电极线焊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智能电极沿图1的A-A线的剖面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智能电极沿图1的B-B线的剖面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博睿康科技(常州)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博睿康科技(常州)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3048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