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矿物分析数据获取页岩油储层核磁孔隙度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925211.1 | 申请日: | 2020-09-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4633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7 |
发明(设计)人: | 徐声驰;陈向辉;侯力虎;付基友;陈乃志;易韶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集团西部钻探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49/00 | 分类号: | E21B49/00;E21B47/00;G06F17/10 |
代理公司: | 乌鲁木齐合纵专利商标事务所 65105 | 代理人: | 周星莹;汤洁 |
地址: | 10012***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矿物 分析 数据 获取 页岩 油储层核磁 孔隙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储层核磁孔隙度计算方法技术领域,是一种基于矿物分析数据获取页岩油储层核磁孔隙度的方法,其通过公式Ip=100*(Kp*Pla+Kc*Cal+Kd*Dol+K)计算页岩油储层的核磁孔隙度。本发明基于矿物分析数据获取页岩油储层核磁孔隙度的方法,只需要利用成本较低的随钻录井采集的岩屑进行矿物分析,进而应用矿物含量拟合计算核磁孔隙度;由于是对岩屑实物进行矿物含量测量,测量值不受井筒环境影响,矿物含量测量精度较高,进而使得计算得到的核磁孔隙度数值精度也较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储层核磁孔隙度计算方法技术领域,是一种基于矿物分析数据获取页岩油储层核磁孔隙度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新疆油田页岩油区块(例如吉木萨尔页岩油区块)面临的问题是:通常是每口水平井完钻后进行核磁测井,得到核磁孔隙度参数用于储层评价;但是由于核磁测井费用较高,同时因井筒条件所限,部分水平井无法进行核磁测井,导致无法获得完整的核磁孔隙度参数用于储层评价。
授权公开号为106443800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中基性火山岩的核磁孔隙度校正方法,该方法包括:结合ECS测井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优选影响中基性火山岩核磁孔隙度的敏感矿物元素,建立核磁孔隙度和ECS测井矿物元素含量的校正模型,模型中的参数采用最优化拟合法确定;最后利用校正模型实现对核磁测井孔隙度的校正,得到反映地层真实情况的孔隙度曲线。该发明在火山岩岩石物理实验的基础上,根据ECS测井建立核磁孔隙度的校正模型,实现了对中基性火山岩核磁测井孔隙度的连续校正,提高了核磁测井孔隙度的计算精度。
而页岩油储层特征明显不同于火成岩(火山岩);火成岩储层属于基质孔隙与缝洞双重储集空间,而页岩油储层以基质孔隙储集空间为主,基质孔隙中又以溶蚀孔隙类型占主导地位,溶蚀孔隙发育程度与特定矿物含量密切相关;火成岩核磁孔隙度校正方法是根据ECS元素测井测得的元素含量拟合计算得到校正核磁孔隙度模型,进而修正核磁孔隙度数值,该种方法首先必须在单井实施成本较高的ECS特殊测井项目才能得到元素含量测量值,其次,ECS元素测井测量的元素含量精度易受井筒环境影响,进而影响最后拟合计算的核磁孔隙度数值。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矿物分析数据获取页岩油储层核磁孔隙度的方法,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其能有效解决现有核磁孔隙度测量方法成本较高,且火山岩储层核磁孔隙度计算方法不适用于页岩油储层核磁孔隙度计算的问题;同时能解决因井筒条件所限导致部分水平井无法进行核磁测井,从而难以获得完整的核磁孔隙度数据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一种基于矿物分析数据获取页岩油储层核磁孔隙度的方法,按下述方法进行:根据公式一计算页岩油储层的核磁孔隙度,
公式一:Ip=100*(Kp*Pla+Kc*Cal+Kd*Dol+K)
式中,Ip为核磁孔隙度,%;
Pla为斜长石含量,%;
Cal为方解石含量,%;
Dol为白云石含量,%;
Kp、Kc、Kd、K为与斜长石、方解石和白云石矿物相关的系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集团西部钻探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集团西部钻探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2521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