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水型建筑外墙保温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924062.7 | 申请日: | 2020-09-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4927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03 |
发明(设计)人: | 金明春;麻玉侠;汪庆豪;龚孙武;王柏军;梅春燕;章立旺 | 申请(专利权)人: | 瑞洲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B2/00 | 分类号: | E04B2/00;E04B1/76;E04B1/80;E04F13/02;C09J163/02;C09J163/10;C04B28/04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30 | 代理人: | 乔浩刚 |
地址: | 325500 浙江省温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水 建筑 外墙 保温 结构 及其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水型建筑外墙保温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包括外墙墙体,所述外墙墙体表面由内而外依次设置有找平层、第一粘接层、保温隔热层、第二粘接层、防水层和保护层。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由于岩棉具有可压缩性,且吸水率高,在制备成保温层结构后,抗拉强度较弱且容易吸附大量水分而增大保温层的重量,从而导致保温层脱离墙体,保温效果变差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水型建筑外墙保温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由于外墙保温材料选择不当造成的火灾令人触目惊心,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极大的损失。外墙保温材料有些采用泡沫材料,具有填缝、粘结、密封、隔热、吸音等多种效果,是一种环保节能、使用方便的材料,但由于受到季节温度的使用限制、平整度效果差、易燃安全性差,因此不是最佳的选材。岩棉制品以其优异的防火保温特性是国际上公认的第五常规能源中的主要节能材料。在建筑上每使用1吨岩棉制品进行保温,一年至少可节省相当于1吨石油的能量,符合低碳、节能、减排趋势,已成为理想的建筑保温材料。岩棉是一种多孔纤维状材料,具有非常好的保温绝热性能,透气性能,吸音性能,也有效地减少建筑墙体发霉情况。但由于岩棉具有可压缩性,且吸水率高,在制备成保温层结构后,抗拉强度较弱且容易吸附大量水分而增大保温层的重量,从而导致保温层脱离墙体,保温效果变差。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水型建筑外墙保温结构,包括外墙墙体,所述外墙墙体表面由内而外依次设置有找平层、第一粘接层、保温隔热层、第二粘接层、防水层和保护层;
优选地,所述找平层是使用混凝土砂浆涂覆而成;所述混凝土砂浆按照重量份,由以下成分组成:
硅酸盐水泥80~100份、粗骨料120~150份、细骨料80~120份、水40~50份、橡胶粉40~60份、粉煤灰20~25份、玻璃纤维12~14份、玄武岩纤维8~15份、减水剂0.5~1份。
优选地,所述橡胶粉为废旧橡胶颗粒或碎胶片经过研磨得到,其中,所述橡胶粉的颗粒粒径为50~200μm。
优选地,所述第一粘接层与所述第二粘接层均采用环氧树脂胶粘剂涂覆而成;所述环氧树脂胶粘剂按照重量份,由以下成分组成:
改性环氧树脂80~120份,安息香丁醚1~2份,过氧化环己酮1~2份,环己酮6~10份,固化剂40~60份。
优选地,所述改性环氧树脂的制备方法为:
S1.称取对氨基苯甲酸乙酯加入至无水乙醇中,搅拌至完全溶解后,再加入2-呋喃甲醛,室温下搅拌反应8~12h,过滤取固体,使用丙酮洗涤三次,得到固体结晶M;
其中,对氨基苯甲酸乙酯、2-呋喃甲醛与无水乙醇的质量比为1:1.2~1.5:5~10;
S2.称取八水碱式氯化锆加入至质量分数为50~70%的乙醇水溶液中,搅拌至均匀,滴加质量分数为30~50%的过氧化氢水溶液,至液体的pH=2.0~3.0,搅拌0.5~1h,得到锆基混液;
其中,八水碱式氯化锆与乙醇水溶液的质量比为1:4~8;
S3.将所述固体结晶M加入至所述锆基混液中,升温至60~80℃,回流反应6~8h,冷却至室温,过滤取固体物,使用无水乙醇洗涤三次,减压干燥,粉碎至纳米颗粒,得到有机纳米锆络合物;
其中,所述固体结晶M与所述锆基混液的质量比为1:6.5~10.2;
S4.将所述有机纳米锆络合物加入至环氧树脂中,升温至50~60℃,搅拌0.5~1h,得到改性环氧树脂;
其中,所述有机纳米锆络合物与环氧树脂的质量比为1:20~40。
优选地,所述环氧树脂为双酚A型环氧树脂和/或环氧丙烯酸酯树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瑞洲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未经瑞洲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2406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