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鱼眼端子及鱼眼端子的设计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923768.1 | 申请日: | 2020-09-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5022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7 |
发明(设计)人: | 俞斌;占胜兵;尹淼晶;刘寅;张瑞;高晓刚;杜品超;高辉;皮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兴瑞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398 | 分类号: | G06F30/398;G06F115/12 |
代理公司: | 上海晨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60 | 代理人: | 成丽杰 |
地址: | 315326 浙江省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端子 设计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连接器领域,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鱼眼端子及鱼眼端子的设计方法,鱼眼端子,用于插接入电路板的板孔中,鱼眼端子沿长度方向上依次设置有:引导结构、顺应结构和端头结构,鱼眼端子以带有引导结构的一端插入板孔,至顺应结构完全进入板孔完成插接;顺应结构包括:下侧最大宽度部、上侧最大宽度部、连接在上侧最大宽度部与下侧最大宽度部之间的第一弧形连接部;鱼眼端子插接入板孔内后,下侧最大宽度部、第一弧形连接部、上侧最大宽度部均与板孔的内壁贴合。接触面积大大提高,大大提升了鱼眼端子与板孔连接结构的接触稳定性和抗震稳定性、并大大降低了鱼眼端子与板孔连接结构的电阻,增大了载流量,优化了两者的连接。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连接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鱼眼端子及鱼眼端子的设计方法。
背景技术
在电子连接器领域,鱼眼端子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拥有插入力小、免焊接、工序短、抗振动、可公差补偿和对印刷电路板板孔破坏小等特点。市场上存在不同的鱼眼端子设计,已应用的鱼眼端子设计都已经被国际上大公司进行了专利保护。另外,由于现有鱼眼端子插入板孔后,都是“单峰值接触压力区”的接触形式,想用端子的一段接触板孔的孔壁,但插入板孔后,板孔会因鱼眼端子的插入产生形成,导致鱼眼端子与板孔的内部无法完全接触,使得即便已应用的鱼眼端子中依然存在振动下接触不稳定、接触电阻大等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鱼眼端子及鱼眼端子的设计方法,与电路板板孔的接触面积大,在震动下接触稳定,且接触电阻小。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鱼眼端子,用于插接入电路板的板孔中,所述鱼眼端子沿长度方向上依次设置有:引导结构、顺应结构和端头结构,所述鱼眼端子以带有所述引导结构的一端插入所述板孔,至所述顺应结构完全进入所述板孔完成插接;
所述顺应结构包括:靠近所述引导结构的下侧最大宽度部、靠近所述端头结构的上侧最大宽度部、连接在所述上侧最大宽度部与所述下侧最大宽度部之间的第一弧形连接部,所述上侧最大宽度部的宽度小于所述下侧最大宽度部的宽度;
所述鱼眼端子插接入所述板孔内后,所述下侧最大宽度部、所述第一弧形连接部、所述上侧最大宽度部均与所述板孔的内壁贴合。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鱼眼端子的设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端子与印刷电路板的有限元建模;
所述鱼眼端子的插入力和拔出力;
根据所述插入力和拔出力计算所述电路板板孔的变形程度和接触应力,得出所述鱼眼端子和和所述电路板板孔内壁的接触面积;
判断所述鱼眼端子和和所述电路板板孔内壁的接触面积是否大于预设值;
若结果为否,根据所述电路孔板孔的变形程度、接触应力和与所述鱼眼端子的接触面积调整所述鱼眼端子的尺寸;
回到步骤:对鱼眼端子与印刷电路板的有限元建模;
若结果为是,则输出鱼眼端子的尺寸。
本发明实施方式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鱼眼端子插入板孔后,下侧最大宽度部将板孔的内壁撑开,板孔的内壁发生形变,在下侧最大宽度部的上方,板孔的内壁朝相互靠近的方向弯曲,至上侧最大宽度部与板孔的内壁相抵,同时板孔的内壁在上侧最大宽度部与下侧最大宽度部之间的部分与第一弧形连接部相抵,即顺应结构中的上侧最大宽度部与下侧最大宽度部之间的部分均与板孔的内壁相接触,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的“单峰值接触压力区”,本实施方式中的鱼眼端子有一段结构均与板孔的内壁贴合,接触面积大大提高,大大提升了鱼眼端子与板孔连接结构的接触稳定性和抗震稳定性、并大大降低了鱼眼端子与板孔连接结构的电阻,增大了载流量,优化了两者的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兴瑞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宁波兴瑞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2376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