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低碳源污水生物处理装置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919287.3 | 申请日: | 2020-09-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2824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21 |
发明(设计)人: | 郑彭生;杨建超;高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煤科工集团杭州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30 | 分类号: | C02F3/30;C02F3/34;C02F3/02;C02F3/28 |
代理公司: | 浙江永航联科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3304 | 代理人: | 侯兰玉 |
地址: | 3112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碳源 污水 生物 处理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低碳源污水生物处理装置及方法,该装置实现分区富集优势菌群,以较低的水力停留时间稳定实现COD、氨氮、总氮、总磷、SS的深度去除,提高抗冲击负荷能力,降低建设投资与运行成本。一种低碳源污水生物处理装置,包括依次管道连接的厌氧生物协同处理单元、复合生物膜单元和限氧处理单元,所述厌氧生物协同处理单元内设有搅拌器和第一包埋载体,所述复合生物膜单元内依次设有布水器、第二包埋载体、第一曝气管和第一吸附载体,所述限氧处理单元内依次设有第二曝气管、第二吸附载体和扰流板。本发明可简化低碳源污水处理厂工艺流程,通过多种手段实现污泥减量化,省去预处理单元的初沉池、生化单元的二沉池和深度处理单元的化学除磷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及方法,特别涉及一种低碳源污水生物处理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生活污水处理厂普遍要求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要求,处理工艺一般以氧化沟、A/O、生物接触氧化池、曝气生物滤池等生化工艺为主体,预处理单元需设置初沉池,深度处理单元还需要通过化学沉淀法进一步强化总磷去除效果。针对低碳源污水,受进水水质和工艺条件的限制,常规工艺生物量有限,难以实现氨氮、总氮和总磷的低成本、高效去除。对于常规生化工艺,脱氮与除磷是两个相互竞争的过程,遵循好氧硝化、厌氧反硝化、好氧吸磷和厌氧释磷等过程。为了提高总氮和总磷去除效果,常规生化工艺还需要额外投加有机碳源(如乙酸钠)。有机碳源的投加不仅提高了运行成本,还会使生化出水COD存在超标风险。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低碳源污水生物处理装置及方法,在不外加有机碳源的条件下实现COD、氨氮、总氮和总磷的高效去除,提高生物量和抗冲击负荷能力,减少运行成本是本领域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低碳源污水生物处理装置,实现分区富集优势菌群,以较低的水力停留时间稳定实现COD、氨氮、总氮、总磷的深度去除,提高抗冲击负荷能力,降低建设投资与运行成本,解决背景技术中所述的问题。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低碳源污水生物处理方法。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低碳源污水生物处理装置,包括依次管道连接的厌氧生物协同处理单元、复合生物膜单元和限氧处理单元,所述厌氧生物协同处理单元内设有搅拌器和第一包埋载体,所述复合生物膜单元内依次设有布水器、第二包埋载体、第一曝气管和第一吸附载体,复合生物膜单元底部设有用于将污泥回流到厌氧生物协同处理单元内的回泥管,所述限氧处理单元内依次设有第二曝气管、第二吸附载体和扰流板,限氧处理单元顶部设有用于将水回流到复合生物膜单元内的回水管,回水管连通布水器。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包埋载体的填充率为15%~25%,所述第二包埋载体的填充率为20%~30%,所述第一吸附载体的填充率为60%~65%,所述第二吸附载体的填充率为40%~50%,所述扰流板的倾斜角为120°,扰流板的垂直高度为300mm~800mm。
作为优选,所述厌氧生物协同处理单元下部设有与回泥管连通的进水管,所述厌氧生物协同处理单元上部设有与复合生物膜单元连通的第一出水管,所述布水器、第二包埋载体、第一曝气管和第一吸附载体在复合生物膜单元内自下而上依次设置,所述复合生物膜单元上部设有与限氧处理单元下部连通的第二出水管, 所述第二曝气管、第二吸附载体和扰流板在限氧处理单元内自下而上依次设置。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包埋载体底部、第二包埋载体和第一吸附载体之间、第一吸附载体顶部均设有第一拦截网,所述第二吸附载体底部设有第二拦截网。
作为优选,所述回泥管上设有回泥泵,所述回水管上设有回水泵。
一种采用所述低碳源污水生物处理装置进行低碳源污水生物处理的方法,该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煤科工集团杭州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煤科工集团杭州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1928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