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炼钢连铸的高效型余热回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10919150.8 | 申请日: | 2020-09-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1370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07 |
发明(设计)人: | 孙亮亮;原宝龙;栾方军;王长涛;毛永明;沙淑雅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建筑大学 |
主分类号: | F28D19/04 | 分类号: | F28D19/04;F28G1/00;F28G15/00;F28F19/01 |
代理公司: | 北京君泊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96 | 代理人: | 李丹 |
地址: | 110000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炼钢 高效 余热 回收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炼钢连铸的高效型余热回收系统,结晶器基体一侧安装有热回收组件,结晶器基体顶端等距开设有若干个排风孔,排风孔内侧嵌入安装有排风扇,第一回收罐和第二回收罐内部底端焊接有减速筒,减速筒一端安装有导热板,第二回收罐底端安装有第一进水管,第二回收罐顶端安装有第一出水管,通过排风扇加速结晶器内部的热蒸汽的排出,并将热蒸汽排入到回收罐内,在回收罐内通过减速筒减缓其流动速度,从而保证了热蒸汽在罐体内的散热时间,并通过导热板增加导热面积,通过两个回收罐和不断循环的冷水,从而保证了对热蒸汽所含的热能的回收的效果,从而保证了热能的利用率,同时减少了资源的浪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炼钢连铸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炼钢连铸的高效型余热回收系统。
背景技术
连铸即为连续铸钢的简称,在钢铁厂生产各类钢铁产品过程中,使用钢水凝固成型有两种方法:传统的模铸法和连续铸钢法连铸技术具有大幅提高金属收得率和铸坯质量,节约能源等显著优势,将钢水注入中间包,中间包再由水口将钢水分配到各个结晶器中,结晶器是连铸机的核心设备之一,它使铸件成形并迅速凝固结晶。
但是目前市场上的在结晶器内对钢水进行凝固结晶时,会利用到水直接对其进行降温,降温后的水所产生的水蒸气会直接排出,导致炼钢时的能源极大的浪费,使得能源利用率大大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炼钢连铸的高效型余热回收系统,可以有效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在结晶器内对钢水进行凝固结晶时,会利用到水直接对其进行降温,降温后的水所产生的水蒸气会直接排出,导致炼钢时的能源极大的浪费,使得能源利用率大大降低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炼钢连铸的高效型余热回收系统,包括结晶器基体,所述结晶器基体一侧安装有热回收组件;
所述热回收组件包括排风孔、排风扇、排风管、集中管、第一回收罐、第一排气管、第二回收罐、减速筒、导热板、导热槽、第一进水管、进水水泵、第一出水管、增压水泵、第二进水管和出水限制阀;
所述结晶器基体顶端等距开设有若干个排风孔,所述排风孔内侧嵌入安装有排风扇,所述结晶器基体顶端对应排风孔位置处焊接安装有排风管,多个排风管一端均通过转接头与集中管一端相连接,所述集中管另一端贯穿安装于第一回收罐顶端中部;
所述第一回收罐底端中部贯穿安装有第一排气管,所述第一排气管一端贯穿安装于第二回收罐底端中部,所述第一回收罐和第二回收罐内部底端焊接有减速筒,所述减速筒一端等距贯穿安装有若干个导热板,所述导热板顶端等距开设有若干个导热槽;
所述第二回收罐底端一侧贯穿安装有第一进水管,所述第一进水管一端通过转接头与进水水泵相连接,所述第二回收罐顶端一侧贯穿安装有第一出水管,所述第一出水管输出端通过转接头与增压水泵进水端相连接,所述增压水泵出水端通过转接头与第二进水管输入端相连接,所述第二进水管输出端贯穿安装于第一回收罐底端一侧,所述第一进水管和第二进水管一侧均嵌入安装有出水限制阀,所述排风扇、进水水泵和增压水泵输入端与外部电源输出端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减速筒长度分别与第一回收罐和第二回收罐内侧长度相等,所述减速筒内径大于集中管内径,所述第一排气管内径与集中管内径相等。
优选的,所述第一进水管内径与第一出水管内径相等,所述第二回收罐顶端一侧贯穿安装有出气管。
优选的,所述第一回收罐和第二回收罐一侧安装有清垢组件;
所述清垢组件包括外清洁电推杆、清洁环板、清洁孔、排水孔、内清洁电推杆、清洁圆板、清洁口、出气孔、拦截盒、清洁进水管、溢出限制阀、清洁出水管和排出限制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建筑大学,未经沈阳建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1915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