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餐厨垃圾堆肥用自动化翻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0914982.0 | 申请日: | 2020-09-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2866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1 |
发明(设计)人: | 张静;薛芗;张婷婷;褚军;金晶 | 申请(专利权)人: | 扬州市职业大学(扬州市广播电视大学) |
主分类号: | C05F9/02 | 分类号: | C05F9/02;C05F9/04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策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322 | 代理人: | 李晓蒙 |
地址: | 225009 江苏省扬州市文***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垃圾 堆肥 自动化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餐厨垃圾堆肥用自动化翻堆装置,包括机架,机架上设有行走机构和位于机架底部、旋转的转轴,转轴外设有若干间隔设置的第一轴套,第一轴套两侧分别设有翻板组件和螺杆,翻板组件包括若干翻板和位于相邻翻板之间的切刀组,若干第一轴套的螺杆端部连接有绕转轴外部螺旋的螺带,转轴两端分别设有第一挂架和第二挂架,机架上设有摆动机构,摆动机构用于驱动第一挂架和第二挂架分别绕支撑轴和第二轴套往复摆动,随机架行走过程中,旋转并往复摆动的转轴上以翻板组件、螺杆和螺带增加相互搅动,以传动机构联动降低控制难度,一次即可实现自动化深层翻搅、粉碎、蓬松和移推作用,显著提高翻堆效率,满足餐厨垃圾堆肥处理需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餐厨垃圾堆肥用自动化翻堆装置,属于堆肥生产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餐厨垃圾是居民在生活消费过程中形成的生活废物,主要成分包括米和面粉类食物残余、蔬菜、动植物油、肉骨等,从化学组成上有淀粉、纤维素、蛋白质、脂类和无机盐,通过将餐厨垃圾作堆肥处理,使该有机肥营养物质丰富、肥效长且稳定,有利于促进土壤固粒结构的形成、增加土壤保水、保温、透气、保肥的能力、改善植物生长,变为可再生资源有效提高经济效益、降低环境污染。
餐厨垃圾堆肥发酵过程中涉及翻推装置,通过翻推装置整车骑跨在预先堆直的长条形肥基上并沿外池行走,翻堆装置机架上设置挂装的旋转轴,在前进过程中,旋转轴上的间隔旋转翻板将肥堆铲起、抛落,实现肥基原料的翻搅、蓬松和移推形成新的垛堆以促进发酵,然而现有技术中的翻板结构和固定挂装机架结构限制,一次行走后推肥前后位移有限、翻搅效果较差,需要前进后退反复处理,导致能耗较大、耗时较长,同时原料翻动主要通过翻板面积和轴向运动,导致原料径向移动较差、相邻翻板间的原料翻动较弱,且餐厨垃圾中含有的纤维含量和脱水影响,在发酵过程中易出现板结,现有翻推结构需要辅助粉碎装置处理,导致影响发酵活性、限制生产量,难以满足使用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餐厨垃圾堆肥用自动化翻堆装置,随机架行走过程中,旋转并往复摆动的转轴上以翻板组件、螺杆和螺带增加相互搅动,以传动机构联动降低控制难度,一次即可实现自动化深层翻搅、粉碎、蓬松和移推作用,显著提高翻堆效率,满足餐厨垃圾堆肥处理需求。本发明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一种餐厨垃圾堆肥用自动化翻堆装置,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设有行走机构和位于机架底部、旋转的转轴,所述转轴与机架之间设有旋转驱动机构,其中,所述转轴外设有若干间隔设置的第一轴套,所述第一轴套两侧分别设有翻板组件和螺杆,所述翻板组件包括若干翻板和位于相邻翻板之间的切刀组,若干第一轴套的翻板组件沿转轴轴线依次偏转设置,若干第一轴套的螺杆端部连接有绕转轴外部螺旋的螺带;
所述翻板两侧分别设有与另一侧错位间隔设置的若干支板,相邻翻板的支板在翻板上的位置相互错位设置,所述螺带的螺旋半径小于翻板端部至转轴轴线的垂直距离,相邻翻板相互倾斜设置,所述切刀组包括设置在相邻翻板和第一轴套之间的扇形刀板和位于扇形刀板外部的弧形刀片;
所述转轴两端分别设有第一挂架和第二挂架,所述第一挂架和第二挂架上分别设有与机架固定并同轴设置的支撑轴和第二轴套,所述机架上设有摆动机构,所述摆动机构用于驱动第一挂架和第二挂架分别绕支撑轴和第二轴套往复摆动;
所述旋转驱动机构包括第一旋转电机和分别设置在第一旋转电机的电机轴和转轴外同步旋转的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外部啮合有第一链条,所述第一挂架一侧设有位于第一链条外侧的第一护板,所述支撑轴上设有位于第一链条内部的链条张紧轮;
所述第二轴套内设有与摆动机构相连的传动轴,所述传动轴与转轴之间设有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用于带动传动轴与转轴同步旋转,所述机架上设有通孔,所述支撑轴和第二轴套均位于通孔顶部、且分别垂直穿过第一挂架和第二挂架,所述支撑轴、第二轴套和传动轴与机架之间分别设有至少一个第一支撑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州市职业大学(扬州市广播电视大学),未经扬州市职业大学(扬州市广播电视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1498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