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生物礁的识别方法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010912138.4 申请日: 2020-09-02
公开(公告)号: CN114428284A 公开(公告)日: 2022-05-03
发明(设计)人: 苑书金;高君;张忠民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主分类号: G01V1/30 分类号: G01V1/30
代理公司: 北京聿宏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72 代理人: 吴大建;卑莹
地址: 100728 北***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生物 识别 方法
【说明书】: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生物礁的识别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建立速度模型;利用所述速度模型将时间域的CRP道集转换成深度域的CRP道集;将所述深度域的CRP道集的偏移距道集转换成角道集;利用所述角道集振幅叠加成像,确定生物礁发育的目标层段;计算目标层段的地震形态指数属性数据体,从而识别生物礁。本发明提供的生物礁的识别方法对井钻探信息依赖性低,能够提高盐下生物礁识别描述的精度,更适合大工区的地震几何凸性参数属性的处理成像,能够提供优质钻探目标,降低钻探风险,具有极大的应用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石油勘探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生物礁的识别方法。

背景技术

生物礁是具有一定数量的原地造礁生物格架、能够抗击较强的风浪、地形上常凸起的、独立的碳酸盐沉积体。其具有(古)地貌隆起的碳酸盐岩几何体,其储集空间类 型、成岩变化、孔渗分布特点与其他碳酸盐岩储集体均有较大的区别。生物礁以其良 好的储集性能在碳酸盐岩油气田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其蕴藏的石油天然气资源量 巨大,因而受到广泛关注。国、内外关于生物礁储层的地震识别与描述技术得到快速 发展。

目前,业界主要是基于沉积学、层序地层学理论,研究海平面升降及沉积旋回的演化,在先验井特征分析的基础上,探索如何利用地震技术手段进行碳酸盐岩生物礁 储层的识别和精细描述。例如专利(CN106353806B)主要应用目标区的频谱宽度以及 主频值检测生物礁储层连通性;专利(CN107831554A)主要应用输入生物礁各个部位 岩性组合数据、测井数据、及地震数据建立了一种复杂生物礁微相识别与判定方法; 专利(CN104977611B)主要建立了一套包括测井曲线特征和地震反射结构特征的微相 识别模式,从而确定生物礁储层的发育层段,然后对生物礁储层内幕结构进行刻画, 从而实现对生物礁储层雕刻的方法。专利(CN103488971B)报道了一种生物礁储层的 几何形态识别有效方法。专利(CN108931813A)报道了一种应用地震信息和测井信息 识别礁盖、礁核、礁基的方法。赵健等(《当代化工》2016,45(4))根据生物礁的发育特 征提出重磁、测井、地震识别等方法是识别生物礁的常用技术;吴勇等(《石油勘探与 开发》2017,44(6))基于地貌学中的坡度理论,并结合古地貌分析方法,建立一种利用 地震构造精细解释层位数据进行高精度坡度属性计算的台缘型生物礁边界识别方法。 汪睛川等(《物探化探计算技术》2008,30(4))主要应用生物礁地震反射特征、常规地 震振幅属性分析、相干体、储层频谱成像技术识别生物礁的分布特征。

经调研,未发现利用生物礁的发育形态特征与地震几何凸性特征相关性识别生物礁的相关研究成果。目前国、内外在研究碳酸盐岩生物礁储层识别方面的技术主要基 于信噪比和分辨率相对良好的地震数据资料。对于受巨厚岩盐遮挡,地震资料品质相 对差的盐下生物礁体的地震识别预测研究则很薄弱。主要问题表现为:(1)受上覆巨 厚岩盐对地震反射波吸收衰减作用的影响,地震资料能量弱、频率低,因而对盐下生 物礁体的识别能力相对较差;(2)盐下生物礁形态特殊,厚度纵横向变化大,目前针 对该盐下生物礁特征精确描述的有效技术手段还十分薄弱;(3)通常针对生物礁体识 别和描述的技术方法多基于时间域地震数据,受盐体速度影响造成时间域成像与深度 域成像特征差异较大,影响了盐下生物礁含油气的识别和描述精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盐下生物礁形态识别难、描述精度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增强地震几何凸起参数特征的盐下生物礁识别方法。首先在在速度场建模基础上,将时 间域的叠前道集转换成深度域的道集,然后将CRP道集优化去除野值,进行去噪、剩 余时变静校正,然后进行盐下偏移距优势振幅叠加成像。在优势偏移距振幅成像的基 础上,利用深度域空间二阶差分求导法,求取目标地震成像数据体的几何凸性参数数 据体。利用碳酸盐岩生物礁的凸起沉积体形态与地震几何凸起形态属性的相关性,进 行深度域盐下生物礁特征识别和描述,为优选生物礁钻探目标提供必要条件。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生物礁的识别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S1:建立速度模型;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1213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