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便于收集藻类的气幕式推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0911712.4 | 申请日: | 2020-09-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3091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21 |
发明(设计)人: | 柯凡;李文朝;冯慕华;刘健;王敬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清中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B15/08 | 分类号: | E02B15/08;E02B15/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际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76 | 代理人: | 李浩 |
地址: | 211225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便于 收集 藻类 气幕式 推动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便于收集藻类的气幕式推动装置,包括保护装置、悬挂装置和供气装置,所述保护装置内部设有充气装置,所述保护装置固定连接于悬挂装置下方,所述充气装置一端与供气装置连接,所述保护装置为两块半管卡,两块所述半管卡两端均设有管卡头,两块所述半管卡内壁与充气装置之间贴合连接,两块所述半管卡之间通过管卡头可拆卸连接,本发明科学合理,使用安全方便,利用保护装置可以保护充气装置不被游船损坏,管卡头可拆卸连接易于工作人员检修,通过充气装置和供气装置可以在水里上形成气流带,将漂浮的藻类推至岸边,有利于在岸边集中收集藻类,并且,可以驱赶岸边的藻类,使其不会堆积在岸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体环境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便于收集藻类的气幕式推动装置。
背景技术
本世纪以来,人类在创造前所未有的财富推进文明发展的同时,也付出了巨大的环境代价,现如今淡水中藻类的大量增长给河道等水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影响,藻类大量增殖、水质异味,导致淡水失去引用价值,并且,减少了河道作为风景区的价值,藻类疯长也导致水环境贮量减少使得水里生物寿命缩短,藻类对水体营养、光照的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当光照强度在某些藻类的适宜强度范围内时,导致底栖藻类或其他藻类从水底长出,这些藻类产气后就浮至水体表面,在水面上形成厚厚的一层,目前通常采用的几种传统收集藻类的方法是通过人工打捞的方法,将漂浮在水面的藻类打捞至船上进行收集处理,这样的方法收集效率低,并且耗时耗力,在一些水环境中该种方法已逐渐被淘汰,另一种方法是在水面上设置围栏,利用围栏对漂浮在水面的藻类进行拦挡使其聚集起来,最后做藻类收集工作,但是,现有技术中,便于收集藻类的围栏装置在实际使用时发现设置在水面的围栏通常会被船只破坏,并且,由于围栏没有其余保护措施,导致被破坏后的围栏不易于检修,因此,人们急需一种便于收集藻类的气幕式推动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收集藻类的气幕式推动装置,可以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提出的设置在水面的围栏通常会被船只破坏,并且,由于围栏没有其余保护措施,导致被破坏后的围栏不易于检修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收集藻类的气幕式推动装置,包括保护装置、悬挂装置和供气装置,所述保护装置内部设有充气装置,所述保护装置固定连接于悬挂装置下方,所述充气装置一端与供气装置连接;
利用保护装置充分地保护充气装置,可以避免充气装置遭到游船损坏,通过供气装置给充气装置充气可以在水里形成无形的气幕,使得水面上漂浮的藻类从河面中间被推至河道岸边,有利于藻类的集中收集,避免了大面积的收集藻类,可以节省工作时间,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优选的,所述保护装置横截面为圆形、多边形中的一种,所述保护装置为两块半管卡,两块所述半管卡两端均设有管卡头,两块所述半管卡内壁与充气装置之间贴合连接,两块所述半管卡之间通过管卡头可拆卸连接,所述充气装置上设有若干个第一出气孔,所述保护装置上设有若干个第二出气孔,若干个所述第一出气孔与第二个出气孔相对应;
两块所述半管卡之间通过管卡头可以拆卸下来,拆卸后易于工作人员对损坏的部分进行拆卸和检修,不需要替换整个保护装置,使得成本费用降低,第二出气孔与第一出气孔相对应可以避免保护装置对第一出气孔涌出的气泡造成堵塞。
优选的,当第二出气孔位于河道下方,所述第二出气孔的开口朝向与竖直面所成夹角为α,α角范围为 0°α90°;
通过悬挂装置将保护装置悬吊在河道岸边,并且,保护装置浸没在水里,通过第一出气孔和第二出气孔涌出的气流带可以形成斜向上或者斜向下的气流带,可以将水中的悬浮藻类冲至水面,同时也可以推动水面上的漂浮藻类至河道另一岸边,将漂浮藻类和悬浮藻类推动至河道岸边有利于藻类的集中收集。
优选的,所述第二出气孔所在位置为A点,河道表面对应A点正上方的位置为B点,对面河道岸边对应B点正右方的位置为C点,所述α角等于∠BAC;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清中环境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南京清中环境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1171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