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堤岸支护结构及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911050.0 | 申请日: | 2020-09-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4907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8 |
发明(设计)人: | 刘艳清;吴晶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东方风景建设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B3/12 | 分类号: | E02B3/12;E02D5/26;E02D29/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恒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76 | 代理人: | 任海奇 |
地址: | 230601 安徽省合肥市经济技***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堤岸 支护 结构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堤岸支护结构及施工方法,该堤岸支护结构包括支护基础、混合填充层、挡墙基础层和挡墙;支护基础包括多个间隔分布的松木桩,多个松木桩按照预设排列顺序分别插入至持力层;混合填充层填充在多个间隔分布的松木桩之间形成基础砼;挡墙基础层浇筑在支护基础和混合填充层的上方;挡墙设置在挡墙基础层上;其中,混合填充层填充在多个间隔分布的松木桩,从而,混合填充层结合多个松木桩形成基础砼,提升基础砼的结构强度,挡墙设置在挡墙基础层上,在基础砼的结构强度的保障下,挡墙及挡墙基础层的结构强度也得到保障,并且,采用较少的松木桩,具有实施难度低、质量可控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河道护岸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堤岸支护结构及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河道护岸是河道综合整治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河道护岸不仅要满足行洪断面、结构安全的基本功能,还要兼顾生态、景观和亲水等要求。
河道整治工程中常见的护岸有混凝土、浆砌石等硬质结构,严重破坏河道的生态功能,易出现黑臭水体,河道亲水性缺失。
生态景观河道在保证河道防洪功能的基础上,更加注重打造河道生态系统,修复河道生态功能。现阶段生态景观河道多采用生态材料替代传统材料,如混凝土生态砌块、生态土工袋、松木桩等。
传统松木桩护岸直接将松木桩打入护岸基础,利用密排松木桩来挡土,上述松木桩形成的护案结构强度难以保障,并且,适用于一些规模施工,当工程规模较大时原材料供应难以保证,实施难度较高,施工质量较难控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堤岸支护结构及施工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松木桩护案结构强度不佳且是实施难度大、质量难控制的技术问题。
基于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堤岸支护结构,包括:支护基础、混合填充层、挡墙基础层和挡墙;
所述支护基础包括多个间隔分布的松木桩,多个所述松木桩按照预设排列顺序分别插入至持力层;
所述混合填充层填充在多个间隔分布的所述松木桩之间形成基础砼;
所述挡墙基础层浇筑在所述支护基础和混合填充层的上方;
所述挡墙设置在所述挡墙基础层上。
进一步的,所述松木桩的外表涂覆有沥青防腐层。
进一步的,多个插入至所述持力层中的所述松木桩的顶面锯平,以使多个所述松木桩的顶面处于同一高度。
进一步的,所述松木桩顶面涂覆沥青防腐层。
进一步的,所述混合填充层包括片石和混凝土,所述片石的厚度为0.8-1.2m。
进一步的,多个所述松木中,松木桩的尾径不小于150mm,松木桩长的长度为4.0m,多个相邻松木桩的中心距为0.5m。
进一步的,多个所述松木桩按照梅花型布置。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堤岸支护结构的施工方法,采用如上的堤岸支护结构,所述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桩位放样
放样出基础边线桩,根据基础边线桩,测量出每排桩的中心位置,钉小木桩做桩位点,施工完一排后,放样下一排桩位,直至全部桩位放样完成;
步骤2,打试桩
清淤后,放样出基础边线,沿基础边线间隔25m打一根试桩至持力层,以确定桩顶标高;
步骤3,打桩
步骤2中的木桩试打合格后,根据所放样的桩位点进行打松木桩,打松木桩时由基础边边一侧向另一侧进行施工,打完一排后,向后退至第二排桩位,施工路线为S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东方风景建设有限公司,未经安徽东方风景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1105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径向串联双级圆柱活齿减速器
- 下一篇:一种天然气管道施工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