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生物质耦合熔盐储能发电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0909617.0 | 申请日: | 2020-09-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9873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8 |
发明(设计)人: | 张彤枫;孙即红;张晋宾;唐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电力规划总院有限公司;中能智新科技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2B1/06 | 分类号: | F22B1/06;F28D20/00;F01D15/10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许静;黄灿 |
地址: | 100120***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物 耦合 熔盐储能 发电 系统 | ||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生物质耦合熔盐储能发电系统,包括:冷熔盐储罐、熔盐电加热器、热熔盐储罐、换热器、生物质锅炉和常规岛,所述冷熔盐储罐、熔盐电加热器、热熔盐储罐、换热器通过管路连接形成第一回路,所述换热器与所述常规岛通过管路连接形成第二回路,所述第一回路与所述第二回路通过所述换热器进行换热;所述生物质锅炉与所述常规岛通过管路连接形成第三回路;所述第二回路与所述第三回路协同控制。本发明有效解决了常规生物质电站在燃料短缺时电站供电不足的问题,同时能够有效促进用电低谷时期风电光电的消纳,实现电网削峰填谷,提升清洁能源利用水平。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生物质耦合熔盐储能发电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降低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发展可再生能源已成为世界各国应对能源挑战的共同选择。作为一种可再生能源发电方式,生物质发电具有技术成熟、调节性能好的优点。生物质电站通过生物质锅炉燃烧生物质燃料获得的热能加热工质水,产生高(中)温高压蒸汽进入汽轮机做功,驱动汽轮机旋转并带动发电机发电。
在我国生物质电站运营总成本中,燃料成本比例最大。以农作物秸秆为燃料的生物质发电项目,由于秸秆体积大、重量轻、不适合长距离运输等原因,燃料的收购、储存和运输均出现了较大问题,燃料来源供应不足的矛盾十分突出。有部分生物质电站甚至在建成投产后不久就因燃料短缺、价高质低造成亏损而停止运行。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光伏、风电等新能源快速增长,装机量不断攀升的同时,也面临日益严重的风电光电消纳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生物质耦合熔盐储能发电系统,以解决常规生物质电站在燃料短缺时电站供电不足的问题,同时促进用电低谷时期风电光电的消纳,实现电网削峰填谷,提升清洁能源利用水平。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生物质耦合熔盐储能发电系统,包括:冷熔盐储罐、熔盐电加热器、热熔盐储罐、换热器、生物质锅炉和常规岛,所述冷熔盐储罐、熔盐电加热器、热熔盐储罐、换热器通过管路连接形成第一回路,所述换热器与所述常规岛通过管路连接形成第二回路,所述第一回路与所述第二回路通过所述换热器进行换热;所述生物质锅炉和所述常规岛通过管路连接形成第三回路;所述第二回路与所述第三回路协同控制。
可选的,所述第一回路中还包括冷熔盐泵和热熔盐泵;
所述冷熔盐泵设置在所述冷熔盐储罐内,所述热熔盐泵设置在所述热熔盐储罐内。
可选的,在所述第一回路中,所述熔盐电加热器的输入端与所述冷熔盐储罐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熔盐电加热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热熔盐储罐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换热器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热熔盐储罐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换热器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冷熔盐储罐的输入端连接。
可选的,在所述第二回路和第三回路中,所述常规岛包括汽轮机、发电机、凝汽器和给水泵,所述汽轮机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发电机连接,所述汽轮机的第二输出端与所述凝汽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凝汽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给水泵的输入端连接。
可选的,在所述第二回路中还包括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
所述第一阀门设置在所述换热器与所述汽轮机相连通的管路上,所述第二阀门设置在所述换热器与所述给水泵相连通的管路上。
可选的,在所述第三回路中还包括第三阀门和第四阀门;
所述第三阀门设置在所述生物质锅炉与所述汽轮机相连通的管路上,所述第四阀门设置在所述生物质锅炉与所述给水泵相连通的管路上。
可选的,所述换热器为盐-水换热器。
可选的,所述冷熔盐储罐与热熔盐储罐内均设置有浸没式电加热器。
可选的,所述第一回路的管路上设置有电伴热组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电力规划总院有限公司;中能智新科技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未经电力规划总院有限公司;中能智新科技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0961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