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三维形状的玻璃生产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908331.0 | 申请日: | 2020-09-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9203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20 |
发明(设计)人: | 郑荣和;李衍衡;郑东衍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大镐技术 |
主分类号: | C03B23/03 | 分类号: | C03B23/03;C03C23/00;C03B35/14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5 | 代理人: | 元靖雅;黄威 |
地址: | 韩国庆***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三维 形状 玻璃 生产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三维形状的玻璃生产方法,所述三维形状的玻璃生产方法包括:将平板型的玻璃半成品从第一卡座上取出,并利用玻璃清洗机清洗之后,投入到玻璃成型机中的步骤;将成型完的三维形状的玻璃成品从上述玻璃成型机中取出,并装载于第二卡座上的步骤;以及为了在上述投入的步骤中再次使用,而将从上述玻璃成型机中取出的下模和上模进行移送的步骤;在上述为了再次使用而进行移送的步骤中,上述下模和上述上模以相互分离的方式而进行移动,并且在上述进行移动的过程中,通过单一的模具清洗机而被依次清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过移送玻璃和模具,而将平板型的玻璃成型为三维形状的三维形状的玻璃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三维形状的玻璃是指,具有曲面部位的玻璃,近来主要用于智能手机、智能手表等便携式终端。
三维形状的玻璃可通过研磨法或者冲压成型法而被生产,但研磨法存在不适于大量生产,且与冲压成型法相比质量较低的问题。因此,近年来多使用向模具中装入平板型(二维形状)的玻璃半成品,并使该模具依次经过高温加热工序、成型工序、冷却工序,以使三维形状的玻璃成品成型的冲压成型法。
例如,在本申请人的在先注册专利第10-1775333号(2017年08月31日注册)中,公开了一种在接受平板型的玻璃并成型为三维形状之后取出的玻璃成型机。
为自动实现向玻璃成型机投入平板型的玻璃半成品,并取出成型完的三维形状的玻璃成品的工序,在玻璃成型机上连接有对玻璃和模具进行移送的系统。
例如,在本申请人的在先注册专利第10-1914436号(2018年10月29日注册)中,公开了一种连接于玻璃成型机并对玻璃和模具进行移送的系统。
玻璃成型机以及与其连接的玻璃及模具移送系统构成,生产三维形状的玻璃的一个玻璃成型系统。为了在有限的空间内配置尽可能多的玻璃成型系统,需要缩小玻璃及模具移送系统的尺寸。
但是,在现有的玻璃及模具移送系统中,为执行特定功能各自单独地具备多个机器人和相关装置,而这成为了增加玻璃及模具移送系统的尺寸的原因。因此,为缩小玻璃及模具移送系统的尺寸,有必要减少机器人及相关装置的数量。
与此同时,在玻璃及模具移送系统中,玻璃和模具被移送的速度会影响平板型的玻璃半成品被成型为三维形状的玻璃成品的自动化工序的整体循环时间。因此,需要对以更有效的移动路线快速移送玻璃和模具的方法、和实现上述方法的移送系统进行研究。
如果通过这种研究能够开发出移送玻璃和模具的新的方式,则三维形状的玻璃生产方法也将被重新定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用于提供一种能够进一步简化现有的玻璃及模具移送工序的移送系统、以及玻璃及模具移送工序。与此同时,本发明用于提供一种使用上述工序的被进一步简化了的三维形状的玻璃生产方法。
具体而言,本发明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整合为执行特定的功能而分别单独具备的多个机器人以及相关装置中的一部分,从而能够减少整体设备的尺寸的玻璃及模具移送系统。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使处理玻璃半成品、玻璃成品、下模及上模的工序中的至少一部分,在使延迟被最小化了的状态下同时执行的玻璃及模具移送系统、玻璃及模具移送工序、以及利用上述工序的三维形状的玻璃生产方法。
为达成本发明的第一目的,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玻璃及模具移送系统,所述玻璃及模具移送系统包括:第一机器人,其从第一卡座取出玻璃半成品并投入到玻璃清洗机中,并且将在上述玻璃清洗机中完成了对齐和清洗的玻璃半成品安置在位于第一位置处的下模上;第二机器人,其在第二位置处夹紧从玻璃成型机中被取出的下模,并移动至上述第一位置处;以及第三机器人,其在上述第二位置处夹紧上模并提起,并且通过吸附玻璃成品而装载于第二卡座上,并将上述上模移动至上述第一位置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大镐技术,未经株式会社大镐技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0833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