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隧道掌子面开挖与前端安全距离的感知系统及使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903836.8 | 申请日: | 2020-09-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9770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8 |
发明(设计)人: | 徐先达;张雨昊;王孝乐;朱贤浩;亓国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上海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上海工程局集团华海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B21/02 | 分类号: | G01B21/02;G01C22/00;E21D9/0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三方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1127 | 代理人: | 吴玮 |
地址: | 200436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隧道 掌子面 开挖 前端 安全 距离 感知 系统 使用方法 | ||
本发明涉及工装改进工艺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是一种隧道掌子面开挖与前端安全距离的感知系统及其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测距仪,所述的测距仪设置于基点,用于实时测量基点与掌子面之间的里程;一数据接收系统,用于接收基点与掌子面之间的里程数据,以及高速公路导改里程数据,处理得到掌子面与高速公路之间的位置关系;一数据显示屏,所述的数据显示屏用于显示基点与掌子面之间的里程数据、高速公路导改里程数据和掌子面与高速公路之间的位置关系投影至显示屏,其优点在于:通过已成熟的设备与系统进行结合,直观反映开挖位置与高速公路之间关系,降低人为因素影响,确保准确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工装改进工艺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是一种隧道掌子面开挖与前端安全距离的感知系统及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我国铁路交通事业的不断发展,其要应对的施工条件越来越复杂多变,其中铁路与公路立体交叉相互穿越的情况大量增加。铁路隧道下穿高速公路施工过程中,当隧道开挖至高速公路下方位置时,车辆会产生较大荷载影响,特别是开挖至掌子面与高速公路相交位置,风险性更高;而现阶段一般仅采用全站仪对掌子面里程位置进行测量后方可知道里程具体里程位置,无法时刻掌握掌子面与高速公路直接关系,可能导致掌子面开挖后无支护时便有重车在隧顶通行,导致隧道塌方,交通阻断,交通事故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通过安装此感知系统,动态提醒掌子面开挖与高速公路关系,防止超挖导致交通事故发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设计一种隧道掌子面开挖与前端安全距离的感知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测距仪,所述的测距仪设置于基点,用于实时测量基点与掌子面之间的里程;一数据接收系统,用于接收基点与掌子面之间的里程数据,以及高速公路导改里程数据,处理得到掌子面与高速公路之间的位置关系;一数据显示屏,所述的数据显示屏用于显示基点与掌子面之间的里程数据、高速公路导改里程数据和掌子面与高速公路之间的位置关系投影至显示屏。
在基点处通过测距仪获得高速公路导改里程数据。
采用上述感知系统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方法步骤如下:
a.采用测距仪设置基底,确定基点里程;
b.在基点设置一测距仪,随着掌子面开挖,实时测量基点与掌子面之间的距离,将基点与掌子面之间距离加上基点里程得到基点与掌子面之间里程;
c.基点与掌子面之间里程数据、高速公路导改里程数据传输至数据接收系统,进行分析,处理得到掌子面与高速公路之间位置关系;
d.输出数据至数据显示屏,监测显示屏显示的实时数据。
本发明同现有技术相比,其优点在于:通过已成熟的设备与系统进行结合,直观反映开挖位置与高速公路之间关系,降低人为因素影响,确保准确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结构和原理对本专业的人来说是非常清楚的。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系统主要由三大部分组成,分别是:一测距仪、一数据接收系统、一数据显示屏。
测距仪:包括复位按钮、螺钉接线端子与插头(电源,数字输入/输出,模拟输出,RS232,RS422/RS485/SSI)、屏蔽片、用于安装和校准的槽孔(M4或M3螺钉)、用于传感器对准的内六角固定螺钉、传感器前端(激光束输出和接收器镜头)、产品标签、LED状态灯(电源,错误,数字输出)、工业以太网接口( 三种类型PROFINETR, EtherNet/IP™ or EtherCATR )、USB2.0Mini、可更换的后盖(用于可选接口)、阀门隔膜、电缆接头M16x1.5mm和螺丝。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上海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上海工程局集团华海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铁上海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上海工程局集团华海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0383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