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液压耐张线夹有效
申请号: | 202010901093.0 | 申请日: | 2020-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1772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4 |
发明(设计)人: | 胡凯强;刘佳;刘鹏;李朝举;盛兴隆;甄玲玉;王颖;刘佩垚;郭举富;陆禹初;漆万碧;晏青;刘栖;樊丽萍;任华夏;吴聪聪;高惠;李瑾;陈乐;黄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G7/02 | 分类号: | H02G7/02;F16B39/04 |
代理公司: | 南京禹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272 | 代理人: | 王晓东 |
地址: | 550002 贵***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液压 耐张线夹 | ||
本发明公开了种新型液压耐张线夹,包括,线夹组件,包括第一线夹和第二线夹,所述第一线夹上设置有第一圆孔,所述第二线夹上设置有第二圆孔,所述第一圆孔和第二圆孔位置对应;紧固组件,包括穿插件、锁紧件和抵触件,所述穿插件穿过所述第一圆孔和第二圆孔,所述锁紧件设置于所述穿插件端部,所述抵触件沿轴向穿过所述穿插件;通过紧固组件将第一线夹和第二线夹牢固的连接在一起,且拆装方便快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耐张线夹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新型液压耐张线夹。
背景技术
液压耐张线夹作为输电线路的重要连接金具.其安全运行对电网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液压耐张线夹是用于固定较长延伸的导线,以承受导线在长度方向上的延伸张力,并将导线挂至耐张串组或杆塔上的金具,耐张线夹一般用于导线铺设中的转角、接续,及终端的连接;液压耐张线夹不仅起到承受线路张力的作用,还起到传输负荷电流的作用。液压耐张线夹现场实际使用时,通常是成对使用的。
就输电线路而言,液压耐张线夹的运行温度超过最大承受温度时,就会引起线夹过热,就会直接影响电能的输送质量。轻者由于发热造成电能损耗,重者线夹脱断造成大面积停电事故的发生,运行中的耐张线夹发热情况与负荷流、引流板接触情况及材质等有关;其中线夹的异常发热主要是接触松动,致使接触电阻过大所引起的发热。螺栓对线夹电接触的紧密程度起着关键作用,接触压力的大小跟螺栓的松紧程度有着紧密联系。
目前常用的液压耐张线夹一般包括管体,管体一端插装有钢锚,管体上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向外延伸的引流线夹。传统液压耐张线夹使用时,需要将螺旋铝包钢线插装到管体内,用液压方式将管体、钢锚、螺旋铝包钢线固定压接到一起,这样就将三者连接成密不可分的一体结构。传统液压耐张线夹结构简单,操作也很方便,在电力系统应用非常广泛,而其不足之处在于:引流线夹只通过螺栓压紧在管体上并依靠压紧力来实现引流线夹和管体的电连接,因此存在螺栓长期使用后松动而导致引流线夹和管体电连接不良问题。
当线夹发生松动或连接不良时就会引起线夹发热,直接影响电能的输送质量。轻者由于发热造成电能损耗,重者线夹烧断造成大面积停电事故,运行中的耐张线夹发热情况与负荷电流、引流板接触情况及材质等有关;其中线夹的异常发热主要是连接点松动,致使接触电阻过大所引起的发热。螺栓对线夹点接触的紧密程度起着关键作用,接触压力的大小跟螺栓的松紧程度有着紧密联系。
发明内容
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发明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发明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鉴于上述和/或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发明。
因此,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耐张线夹连接点不牢固易松动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液压耐张线夹,包括,
线夹组件,包括第一线夹和第二线夹,所述第一线夹上设置有第一圆孔,所述第二线夹上设置有第二圆孔,所述第一圆孔和第二圆孔位置对应;
紧固组件,包括穿插件、锁紧件和抵触件,所述穿插件穿过所述第一圆孔和第二圆孔,所述锁紧件设置于所述穿插件端部,所述抵触件沿轴向穿过所述穿插件。
作为本发明所述新型液压耐张线夹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穿插件包括端头和长轴,所述长轴穿过所述第一圆孔和第二圆孔,所述端头位于所述第一线夹一侧,所述锁紧件位于所述第二线夹一侧套设于所述长轴上;
所述穿插件轴向设置有贯穿孔,所述抵触件设置于所述贯穿孔中。
作为本发明所述新型液压耐张线夹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锁紧件上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贯穿所述锁紧件,所述长轴设置于所述通孔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未经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0109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